最熱門的內容

十二月 2022

為活化地方文化場館與周邊永續發展,文化部與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合作,本次示範計畫以規劃商業使用為原則,期待以結合數位化、科技化等創新工具之應用,為示範場域注入文化要素,創造更多元、更智慧、更真實、更有趣與產生文化影響力之藝文創新服務。本計畫將以「藝文創新X科技應用」為核心導入藝文創新服務示範計畫,每案執行經費最高申請上限1500萬元!111年12月28日(三)上午10時30分將辦理線上徵件說明會,歡迎踴躍報名參加!線上徵件說明會時間:111年12月28日(三) 上午10:30~11:30內容:1.徵件計畫說明2.徵件辦法重點與提醒3.Q&A報名徵件說明會即日起至111年12月27日下午17:00前,於指定網址(https://forms.gle/pwhEP6wP6A128C4r6)填寫線上報名表登記,線上說明會連結信件將於活動前一天寄出。徵件辦法&相關資料包|https://www.ambispace.com.tw/newsCT.aspx?id=216聯繫窗口|双融域02-2700-2118 #307余小姐、周小姐service@ambispace.com.tw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每案最高申請上限750萬元!科技應用 X 藝文創新,打造更新穎的文化觀光服務體驗!為活化地方文化場館與周邊永續發展,文化部與全臺4個場域合作,期待以結合數位化、科技化等創新工具之應用,為示範場域注入文化要素,創造更多元、更智慧、更真實、更有趣與產生文化影響力之藝文創新服務。●申請日期:即日起至111年12月30日中午12:00前。●申請方式:採線上報名,請至(連結)填寫表單。更多資訊資料請見双融域官網活動頁面。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於12月2日歡度67週年館慶,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館慶派對,活動開場由曾與史博館合作「公益調香」的視障樂團Eye Music,特別獻上自創曲「等待世界回心轉意」為活動拉開序幕,象徵「揮別疫情陰霾、迎向光明願景」,同時也呼應了「史博68,璀璨永續」的館慶新氣象,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藉此盛會,特別致贈感謝狀給慨贈文物的藝術家賢達,並以回贈展覽圖錄的方式,致敬過去曾與本館合作過展覽的藝術家,另外,史博館新招募的新志工團隊首次正式亮相,為開館後的第一線服務持續暖身。會末發表「酷獸奇航」4款授權新品,吉祥物「酷獸」本尊現身穿梭其中,與歷任前館長黃光男、廖新田以及近百位嘉賓同歡共樂,充分展現史博館「蓄積能量,準備蛻變」,迎接嶄新的第68週年。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致詞表示,史博館歷來舉辦超過2,000檔膾炙人口的好展覽,在國家文物典藏、展覽場域與研究詮釋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相較於回首過去,梁館長特別強調史博館未來的願景展望,有關「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均依照進度如期如質進行。首先,「史博館修復及再利用」部分,一期的機電及結構工程已完成初驗,二期的室裝及景觀工程已完成決標;其次、「興建史博文物典藏庫房」部分,已於11月完成上網招標,12月底完成建築師徵選程序,史博館對於整體工程的管控,會協調廠商開立多點施工面,積極趕工,同時為兼顧品質,除委託專業監造及營造團隊外,也邀集專家學者組成每月督導會議管控,掌握工程進度。在展覽方面,史博館積極規劃開館兩大特展,將分別以本館珍藏的水墨書畫以及西畫為主題,期待帶給民眾更全面的藝術與文化饗宴;在教育推廣方面,招募新進的教育志工,將以創意共學為方法和觀眾一起努力,同時積極擴展與學校的策略聯盟,持續深化與城南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期待史博館未來開館之後,能與學校、社區建立長期紐帶,讓史博館深入地方扎根,服務觸及更多群眾;在研究方面,將舉辦「永續與創新國際研討會」,屆時將邀請立陶宛與日本等地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未來博物館面臨的鉅變潮流與轉型經驗。史博館期盼透過展覽、教育推廣與研究交流,為史博館的願景發展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館慶派對在歡愉氣氛當中,同時洋溢著濃濃感恩氣息。本(111)年度有包括黃前館長、汪選(汪中之子)、黃秋菊(張萬傳之媳)等8位賢達捐贈文物,充實國家典藏,史博館藉此機會頒發感謝狀表揚;廖修平、連寶猜及李秉圭曾與本館合作展覽並出版圖錄,史博館特此舉辦回贈圖錄,除了頒發感謝狀表達感謝藝術家對史博館長年的支持之外,同時彰顯其對臺灣美術教育的貢獻。劉延濤和傅狷夫兩項書畫研究獎學金的頒發,展現出史博館對於青年研究學者的支持,也意味著臺灣藝術研究領域的傳承。史博館特別在館慶為新進志工舉辦受聘儀式,歡迎即將投入史博館服務行列的新朋友—27位志工夥伴,史博館為了提供開館後最優質的第一線服務人力,特別提前佈署,以「創意共學」為宗旨,透過參與實踐考核的方式,從眾多報名者中精挑細選出27位志工夥伴,成為史博館志工服務團隊的生力軍,並在館慶由梁館長親自頒發聘書,顯示出史博館對於志工團隊的高度重視及期許。本次館慶派對也首次公開「酷獸奇航」4款授權產品,都是從史博館4件國寶與重要古物衍生出來的,包括原型是國寶「獸形器座」的《酷獸娃娃》絨毛玩具、原型是「虎形尊」的《阿虎抱抱枕》絨毛娃娃、結合「虎形尊」酒器特性的《阿虎開瓶器鑰匙圈》、以及原型是「東漢搖錢樹」的《招財聚寶盆》,史博館典藏國家珍貴的歷史文物資產,在善盡保存、修復、展示、教育的職責與功能之外,也希望能從傳統發掘創新,讓國寶重器也能透過授權開創新契機。呼應授權新品預告,館慶現場邀請的Eye Music樂團,全由視障音樂人組成,其中兩位團員曾與史博館公益文創合作,此次再續前緣,與史博共度67歲生日,最後與大家一起合唱生日快樂,他們歌聲讓現場貴賓為之驚艷。梁館長特別強調,每逢館慶也是史博館的感恩時刻,特別感謝藝術文化界及社會各界對史博館的支持和愛護,同時期許未來能與所有史博館同仁,秉持「好心情、好工作、好團隊」三好的精神,將史博館「連結、參與、創新、共融、永續」五大核心價值,用創意、創新、負責的態度落實在史博館的五大工作目標,進一步規劃出「月月有亮點、季季有特色」向社會各界積極展現,明年的開館在即,更凸顯出史博館67歲的生日別具承先啟後的意義,在現場祝賀史博館生日快樂的祝福歌聲中,迎向「史博68」、共創「璀璨永續」。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112年)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 宗旨 一、本部為促進文化與教育資源整合,增加學生接觸及體驗藝文內涵機會,與教育部共同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 二、為鼓勵藝文機構及藝文工作者提供增加學生對於藝文感知能力的文化體驗內容,並透過本部委託具藝術與教育專長單位擔任輔導角色,協助體驗內容輔導及修整。為辦理本計畫,特訂定本徵選補助作業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以區域性方式辦理,分別由本部所屬北、中、南、東四區生活美學館受理。 三、本要點徵選補助之內容,為能提供更多學校使用,將由本部建立區域性媒合中心,由本部所屬北、中、南、東四區生活美學館作為洽接體驗內容資源提供者與學校需求之實體平臺。另本部與教育部亦合作「藝拍即合」網站媒合平臺,提供文化體驗內容後續媒合機制。獎補助對象說明 一、經政府立案,從事藝文推廣活動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行政法人、演藝團體、公司、行號。 二、依法設立登記之民間表演場館、美術館、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等。 三、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之個人藝文工作者。受理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承辦人(03)5263176分機202 蔡小姐備註一、本要點以北、中、南、東四區分區申請辦理,由本部所屬四個生活美學館受理,申請單位依所提計畫內容預計執行地點,向該區生活美學館提出申請。所提計畫內容可跨區辦理者,請依立案登記縣市向該區生活美學館申請。 1.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宜蘭縣、連江縣。 2.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3.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高雄市、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 4.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花蓮縣、臺東縣。 二、各生活美學館洽詢電話及申請網頁如下: 1.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03)5263176分機202 蔡小姐。 2.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04)7222729分機302 張小姐。 3.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06)2984990分機6024 杜小姐。 4.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089)322248分機204 劉小姐。 三、本計畫採線上申請,申請期間自111年12月1日(星期四)至112年1月3日(星期三)止,請洽各生活美學館,逾期不予受理。受理申請日期1.【研發類_個人】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北區) 111/12/01~112/01/03 23:59 2.【研發類_團體】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北區) 111/12/01~112/01/03 23:59 3.【推廣類_個人】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北區) 111/12/01~112/01/03 23:59 4.【推廣類_團體】文化部文化體驗內容徵選補助作業要點(北區) 111/12/01~112/01/03 23:59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111.10.22-112.1.2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及文化局園區(花蓮市文復路6號)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承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策展單位:Wata 哇大創意整合有限公司協辦單位:花蓮市公所、NSO國家交響樂團串聯3位策展人 x 10組藝術家 x 28組跳浪市集夥伴 x 3場藝術講座 x 2場體驗活動 x 2場作品演出 x 8場跳浪巴士策展人:Nakaw Putun、李德茂、張卉君藝術家:余欣蘭、李德茂X TAI身體劇場X陳昱榮、林淑鈴、金磊、陳勇昌、菅野麻依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X林盈潔X張根耀、Sandrine Deumier、SUPERFLEX、Y2K(周巧其、胡悠揚)開幕:10 /22(六)石雕博物館戶外及園區草地   14:00-14:45 開幕式14:45-16:15 作品導覽15:00-21:00 跳浪市集18:00-19:00 跳浪音樂會:NSO 國家交響樂團 X Ilid Kaolo 以莉‧高露 X Anu 阿努花蓮當代藝術品牌----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邁入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為花蓮新創當代視覺藝術品牌活動。Palafang是阿美族語「來做客、去拜訪」之意,「跳浪」則是地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期台11線尚未開通,東海岸的人們往來需沿海岸計算好浪的節奏,在礁岩之間跳躍朝目的前進。兩者皆具「回家」的美麗意涵。本活動以「花蓮當代藝術」為展示基調,並以「地方學」為策展核心概念,每一屆持續以視覺藝術展演形式建構花蓮當代藝術史之紋理脈絡。自去年第一屆花蓮跳浪藝術節主題「後花蓮八景」舉辦以來廣受好評,共邀請與花蓮各有不同緣分的10組藝術家,以繪畫、版畫、影像、裝置藝術、多元媒材展示等方式,以作品呈現呼應舊花蓮八景的當代風景。今(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1月2日辦理第二屆,主題定為「變化球」,由三位策展人Nakaw Putun、李德茂、張卉君領軍,邀請余欣蘭、林淑鈴、金磊、陳勇昌、菅野麻依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X林盈潔X張根耀、Sandrine Deumier、SUPERFLEX、李德茂X TAI身體劇場X陳昱榮、Y2K(周巧其、胡悠揚)等10組藝術家共同展出,作品類型包含地景裝置、錄像藝術、水下攝影、VR互動裝置等,除花蓮本地藝術家以外,本屆擴大邀請來自日本、丹麥及法國籍藝術家參與,透過藝術帶領群眾以不同的視角觀看花蓮。從花蓮世到人類世----以多元視野觀看「變化球」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也生活著許多其他物種,若是換個視角觀看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是否能有不同的洞見呢?《變化球》代表著透過不同物種的「眼球」所觀看的視角。眼見生態加速變化的地球,我們是否有智慧解答未來生存的挑戰?如何實踐永續的生活方式?花蓮,將作為一個重要的觀測站。第二屆花蓮跳浪藝術節循著地方學與人類世的觀點,從花蓮的土地紋理談起,主題「變化球」由三位策展人共同策劃,分別代表山林、海洋與宇宙視角,從花蓮出發,沈入太平洋暖流,再躍升至全球視野,透過跨越地域及物種的籓離,聚集藝術行動家(artivistes,藝術+行動主義)、原住民、生態保育者、哲學家及身心靈老師,傳遞存在於同一顆星球上,其他物種的聲音,試圖召喚更多行動者一起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藝文系列活動----鏈接花蓮的國際性、在地性、地方文化自明性除主題展覽之外,活動期間將辦理藝術導覽、演出活動、座談會及體驗活動等,包括10月22日開幕當日午後與知名的在地市集,希柏市集合作「跳浪市集」外,傍晚則邀請到金曲歌后及歌王Ilid Kaolo以莉‧高露、Anu阿努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這也是NSO首次移地花蓮於太平洋岸邊演出,為這一屆跳浪藝術節拉開精彩序曲。另辦理三場講座:「影像:數位風景揭露了什麼?」(10月29日)、「萬物交織的生命奧意」(11月19日)、「向海而生」(12月3日);以及兩場體驗活動:「我們都是海洋公民科學家─PHOTO ID科學生態紀錄」(10月25日)、「走入獵人山林場域—太魯閣qlubung 陷阱製作」(12月10日),兩場由TAI身體劇場的演出《獵徑》(10月29日、11月20日)。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表示:「花蓮當代藝術的核心精神,是一場自我探索、自我認同的冒險旅程,目標是展現對土地的終極關懷,這趟旅程無前路可循,必須披荊斬棘,循著獸跡建構獵徑,才能洞悉花蓮的真實。這是在這個時代辦理藝術節所必須擔負的責任與意義。」期間一連串豐富又極具啟發性的活動,帶你認識深度花蓮,請持續鎖定臉書粉絲專頁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關注各項活動舉辦及報名資訊。官方網站:https://2022.palafangart.tw/?fbclid=IwAR3vmOATYTdzYl_UcrL3W2dw1k64quEDmz2kCK6Gf2CsF-fgBejpccaxFEw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2021palafang.hualien.art.festival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文化部指導、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中臺灣大造咖-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成果交流會」今天上午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實驗劇場展開,25組來自臺中、彰化、南投、雲林的社區營造團隊,展現他們的行動成果。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吾鄉工作坊執行長盧思岳、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老師等皆出席本場盛會。今年度中臺灣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共遴選出58個社造團隊,以文史、旅遊、藝術、食農教育、公民審議等不同面向關心地方議題,社團法人臺中市國際關懷印尼協會獲互助共好類計畫,製作Podcast、Youtube節目關懷在臺印尼人的生活,舉辦印尼獨立建國紀念日慶祝活動,發揮社群協力精神,促進台印文化交流。臺灣創生發展協會聚集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員林市的年輕人,發起「米街回春」小鎮社造計畫,以在地美感培育、田中共學堂、老街聽故事等方式,凝聚在地人的力量,保存田中老街的文化特色,同樣獲得互助共好類計畫。另有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等12個社團,組成編輯小組,進行文史調查、職人訪談、社區活動紀錄等,進行訊息傳播,傳達生活情感,深化社區意識認同,皆獲得自主參與類計畫。尹館長表示,彰化生活美學館在文化部的指導下,以區域中心的架構推動中臺灣社區營造工作,對於地方的社區營造工作計畫,給予支持。透過委員訪視輔導、業師陪伴、影像歷程紀錄、期末成果等方式協力,輔以多元化的資源媒合及意見共學。本次成果交流會,將各地社區營造團隊計畫的年度行動,從「文史」、「生活」、「未來」面向進行策展,讓大家看到社區營造工作者的努力,以及他們對於在地美好生活的願景。在成果交流會中,每個社造團隊都是自己的策展人,凝聚各項推展的實踐歷程。而成果展只是個開始,社區的行動還沒有結束,社區營造需要「大家齊聚完成公共事務」,齊聚造人、造事、造未來,共譜社造行動結晶,享受聆聽、發聲、對話,共創共好的無限可能。今年成果展以中臺灣大造咖的「三造」為主題,分別是「造文史」──文史調查及出版、「造生活」──共創生活及「造未來」─數位社造,現場展出社團刊物、藝文創作成果及影像紀錄,展現各社造團隊的特色與活力。現場更邀請臺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表演計畫成果風華再現沙轆社-「牽田舞」,以平埔族拍瀑拉語言及舞蹈,宣揚傳統平埔祭祖文化。展覽期間並透過座談、歷程影像發表及交流活動,引領大家深入認識社區營造理念,認同在地意識與文化發展,一起為激發地方生機而努力!為促進中臺灣社區營造蓬勃發展,會中特別安排座談會,由齊聚的社區營造工作者激盪交流行動策略,並請參與計畫輔導的吾鄉工作坊盧思岳執行長及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老師,分享「地方創生再進化」及「數位社造新世代」議題。希望藉由座談會集思廣益,持續推動地方文化發展。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一、活動主旨:鼓勵文學創作,深耕文學土壤,增進文學寫作風氣。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策畫執行:文訊雜誌社三、收件及截稿日期自111年11月1日起開始收件,至111年12月31日截止,一律採掛號郵寄報名,以郵戳為憑,逾時恕不受理。四、參加辦法及收件方式請下載報名表及授權同意書(【下載word檔】.【下載PDF檔】),填妥後連同作品一併以掛號方式郵寄至「100012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工作小組收」,並在信封上註明「參選組別」與「文類」。海外投遞英文郵寄地址為「B2F., No. 11, Zhongshan S.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 Taiwan (R.O.C.)」;若從中國寄出稿件,建議使用快遞(如:順豐)較為便捷。五、徵選類別及獎勵方式:競賽類、年金類六、參選者資格限制(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及執行單位同仁,不得參加。(二)作品必須未在任何一地報刊、雜誌、網站、部落格等公開媒體發表;舞臺劇本曾經辦理演出、座談會等活動,視為曾公開發表之作品,未售票之讀劇會不在此限。(三)已參加比賽得獎、已獲文學補助之作品、或已輯印成書者,不得參選。(四)作品不能同時參加其他徵文活動或文學補助申請案。(五)違反上述規定者,將撤銷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及獎座或入圍證書。七、評審方式(一)評審作業:年金類、競賽類均採為初審、複審及決審三階段進行;初審為資格審查,複審及決審均聘請知名作家及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之。(二)作品如未達水準,得由決選評審委員決定從缺,或不足額入選。八、注意事項(一)得獎作品之作者享有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並授權臺北市政府(代表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集結於本屆得獎作品集出版,並自得獎公告日起5年內,有在任何地區以合理方式利用、轉授權該著作進行非營利推廣之權利,且臺北市政府(代表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不需因此支付任何費用。(二)參選者可同時報名競賽類及年金類(倘報名兩類,請分開郵寄),競賽類每人每類以一篇為限,年金類亦限提一項計畫。每件作品投稿者限1人。倘未依規定送件,將取消參賽資格,不列入評選。(三)參選作品(年金類須包含寫作計畫、個人簡歷、過往作品目錄及計畫部分作品)請以 A4 紙張列印一式5份送件,格式為直式橫書電腦繕打、word 12號新細明體,左邊裝訂送件;如採稿紙書寫者,請以工整字體謄錄。(四)參選作品及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五)參選者請於報名表上詳載個人資料及作品相關說明,競賽類作品稿件上請勿書寫或印有作者姓名及任何記號,若違反此規定,將不列入評選。年金類則為公開姓名評審,不在此限。(六)報名表上,具中華民國籍者請附中華民國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或戶口名簿影本,非中華民國籍者請附上護照影本。(七)來稿字數不合規定者,將不列入評選。(八)若發生著作權授權書簽署內容不實之情事,往後3年不得參加臺北文學獎徵文活動。(九)抄襲或者侵害他人著作權之作品,除取消得獎資格、追回稿酬及獎座,並公布違規情形事實外,投稿者終生不得參加臺北文學獎徵文活動,且一切法律責任由參加者自行負責。九、得獎名單揭曉及頒獎日期將於112年4月間在活動專屬網站上公佈得獎名單(除得獎者以專函、專電通知外,餘不另行個別通知),並於5月間舉辦頒獎典禮,頒獎典禮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十、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補充。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桃園市為推廣工藝之美辦理「物我共容 工藝特展」,取自莊子「物我合一」的思想精神,創造生活共容的工藝美學,反映國門之都的桃園多元、自由、包容的城市特色。邀請全臺60位工藝大師參展,包含7位人間國寶,共142件作品展出,展出時間為111年12月20日(星期二)至112年1月15日(星期日),於桃園展演中心1樓展場辦理,另有16場假日工藝手作、講座免費報名,詳細展資訊及活動報名可點選下方詳細資訊查詢。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112年)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作業要點 宗旨 文化部(以下簡稱本部)為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藝文扎根活動,以建立公民社會,落實文化平權,厚植多元文化價值,營造協力共好社會,特訂定本要點。獎補助對象說明 本要點之補助類別如下: (一)互助共好類: 1、「陪伴傳習」:鼓勵具藝文專業或社造參與經驗之團體駐點及輔導過往社造資源挹注較少地區,引領居民關心公共事務、了解在地特色、參與藝文活動、培育多元人才等,逐步協助村落社區自立自主。 鼓勵部落或社區,針對具有保存及傳承價值之工藝與文化藝術等,透過師徒傳習的推動方式,保存並推廣在地傳統文化。 2、「合作協力」:已具藝文或社造規劃與執行能力之在地團體,除持續發展其在地藝文及社造能量外,並同步協助其他地區之村落社區,依文化需求及在地特色,規劃辦理促進村落文化發展及社區營造之各項活動;串連各種地方組織與產業,作為在地文化種子的培力教學平台;結合企業、社會企業,堅壯化在地社區組織。 3、「社群協力」:藉由社群成員共同協力的方式,以關注跨社區婦幼權益、性別平等、多元族群、黃金人口參與社區服務、共享經濟、青銀共創、青年留鄉與回鄉、在地老化、社區產業之開發及合作組織之發展等多元文化議題為核心,透過課程、講座、刊物或活動等形式,促進更多民眾關心公共事務,投入公益服務。 (二)自主參與類: 1、「刊物及影像」:透過刊物、影像創作、議題討論等方式,記錄在地文化特色,進行訊息傳播,傳達社區生活情感、經驗及智慧,促進社區參與。 2、「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以在地歷史或文化資產之調查、整理、通報、出版、展覽、再利用等為在地知識學習網絡媒介,或以當地文學家、藝術家及各類名人為主題,透過其歷史典故、生活、遺跡等為課題,讓社區居民發掘在地資源,並據以進一步探討社區願景圖像等,深化社區意識認同。 3、「培育及傳習」:以座談、研討會、讀書會、社區參訪、人才培訓、終身學習等方式推動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另針對具有保存及傳承推廣價值之社區或部落工藝及傳統藝術等,透過文化傳習機制,或師徒制度方式推動,落實在地文化扎根。 4、「工藝及產業」:讓在地居民認識社區工藝並發展產業,從傳統工藝之資源調查、研習、創作及產品開發等著手,作為社區民眾共同思考人文教育及產業發展之媒介,以激勵創意活力,進而奠定地方產業及觀光發展之基礎。 5、「藝術及創作」:以傳統藝術、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社區居民一起動手做之藝術創作、展示為媒介,營造在地發展特色或探討社區公共議題,激發民眾參與感及創造力等,建立具吸引力之社區營造操作機制。 6、「社區生態」:透過社區居民共同進行生態環境之保育、調查,凝聚社區共同意識,並提升周邊整體生活品質。 7、「母語應用」:以保存文化角度,蒐集研究在地語言,進行文字與影音紀錄,或將母語結合社區劇場、藝文展演與傳承、終身學習或在地特色各項資源,以達活化、運用在地母語效益並增進在地認同。 8、「能源與環境」:透過綠色能源、能源再生、節能減碳等環境議題之研習、座談、討論或實作等手段,引導社區居民關切公共議題。 9、「其他」:未列於上述類別,但足以引發社區居民共同關切、參與,並得共築願景之事項。受理單位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承辦人文化資源司 社造科 蘇怡華小姐 02-85126315備註申請時間、程序及應備文件: (一)由本部所屬新竹、彰化、臺南、臺東生活美學館(以下簡稱生美館)受理。 (二)各類別依下列時間受理申請(受理起迄日如遇國定假日,順延至下一辦公日),並得視情形調整。收件期間如有變動,本部將另行公告: 1、互助共好類:原則每年受理申請一次,於申請年度前ㄧ年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以郵戳為憑)受理申請。 2、自主參與類:原則每年受理申請二次,於申請年度前ㄧ年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及申請年度五月一日至五月三十一日(以郵戳為憑)受理申請。 (三)每一申請案應於申請期限且活動前,依辦理地點向以下各生美館提出申請(審查處理期間約為二個月,必要時得延長之): 1、新竹生美館:連江縣、宜蘭縣、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2、彰化生美館: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 3、臺南生美館: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 4、臺東生美館:花蓮縣、臺東縣。 (四)依本要點申請補助者,應於受理申請期限內,來函檢具下列資料,以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或專人送達方式向各生美館提出申請,郵件封面請註明申請項目,計畫書電子檔可用「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線上填寫或電子郵件方式遞送予相關承辦人員。缺件、逾期或資料與規定不符者不予受理。無論是否給予補助,所送文件均不予退還: 1、經費補助申請表、計畫書及立(備)案證書影本或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報備證明影本一式一份。 2、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應提出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同意申請補助之會議紀錄或全體區分所有人同意申請補助之證明文件。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

藝術節在全台各地遍地開花,2022年度的《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玉里藝起玩》,將精選適宜所有年齡層、所有觀眾的作品,讓玉里在地的鄉親,可以與親友相揪作伴,不只有各地街頭藝人帶來的精采演出,還有街頭裝置藝術,歡迎大家一起來感受這些作品所帶來的美好。期望這樣的表演,能使在地居民對表演藝術產生更為具體的想像,把藝術帶進玉里讓所有人都能藝起玩。活動時間延期辦理👉12/17(六)2022太平洋左岸藝術季-玉里藝起玩、12/18(日)2022兒童藝術節如有不便敬請見諒活動地點玉里鎮民權路停車場(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1-1號旁)歡迎大人、小孩一起來參加!!! 詳細內容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