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新聞

【TGA x 食力】善品牌,才是企業永續真正的策略──麥傑廣告

經過古邁茶園的櫃位,很難不被茶品包裝給吸引:柔和的霽天藍彷彿倒映出清朗天色的湖面,一旁的紅棕就如沉穩的樹皮,上頭凹印一叢叢枝葉展開的樹,包圍山庄和茶園,其俐落的線條,質樸的筆觸,恰似原住民木雕工藝師一刀一刀的刨刻。茶罐上不同圖像搭配不同茶款,細看分為山獸和飛禽兩個類別,包括台灣黑熊、台灣水鹿、山豬;紅頭山雀、貓頭鷹、大冠鷲。 台灣黑熊的在地化印象,呼應古邁主力產品「梨山烏龍茶」;台灣水鹿的高雅,象徵比賽級精緻烏龍茶;大冠鷲高旋幽鳴的遼闊姿態,連結比賽級精緻紅茶;而貓頭鷹在原住民文化中又稱「報靈鳥」,擁有守護意涵,代表「梨山紅茶」。整體隱含第一代辛勤深耕、第二代展望國際的時光推移過程。 鋼筆插畫由「麥傑廣告」創意總監陳進東親自執行,這一系列發想,源自麥傑廣告設計團隊經廣泛大量蒐集資料,再親自前往部落訪談後,凝聚而成的動人結果。因此,不但榮獲2015年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2017年「國家兩廳院」亦主動聯繫古邁,洽詢全產品設櫃合作,古邁走入兩廳院,是相當具有指標性的品牌定位。 麥傑廣告邁入第25個年頭,累積無數經營口碑,始終注重「生活」和「文化」層面,陳進東相信:「設計必須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核心,以人為出發點,探討產品/服務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產品/服務與環境的關係。人,是關鍵因素。」台灣上千個茶品牌,如何被看見、被傳播?茶的味道如何形塑?陳進東認為:「每個品牌都有獨一無二的DNA,必須經過淬煉和轉化,解構出嶄新意涵,在新型態的經濟模式中,讓人注意到你的品牌或服務的存在,是目前企業經營的主要任務。」 所以,針對古邁的品牌策略,他們自「泰雅族文化認知」起步,深入古邁所在的新佳陽部落,從地理景觀、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產業特質四個面向切入,分析古邁的聚焦顧客及產品定位。同時採集口簧琴、彩虹橋傳說、黥面藝術、織紋等文化認知與生活經驗。被黑森林的美給震攝,研究以當地的多元物種為設計元素的種種可能。 陳進東提及:「創意常常是天外飛來一筆,但也並不是無跡可尋。設計思考存在的目的,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透過流程來引導創意。在設計思考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每個想法都很有可能堆疊或碰撞出新的機會。」麥傑釐清古邁的市場競爭優勢與產品核心價值,開始規劃短中長期目標,建立品牌識別系統,導入原住民美學,形塑古邁的鮮明形象,串聯「點」與「線」,持續提高梨山新佳陽部落的知名度,希望結合黑森林步道的觀光資源,帶動「面」的綜效。 陳進東強調,情感的滿足是通往消費者心裡的不二法門:「善用情感的推動力,不只銷售產品,更帶給消費者自我期待的共鳴。」他與古邁茶園及攝影師邱春雄合作,結合茶藝、設計、攝影、插圖、文字,在松山菸廠舉辦「無盡──黑森林影像跨界美學展」,透過越來越罕見的光筆攝影藝法,拍攝黑森林的「落葉」:「落葉將成為土地的養分,是生活的累積,更是萬物的環環相扣,生命沒有盡頭,一如茶的韻味。」 「食品產業是良心的產業,看得見的是市場,看不見的是人心;設計師可以是推手,也可以是殺手。」陳進東說:「將自我縮小,看的世界會更大。品牌的價值最終是對於人與社會的回饋。」麥傑藉由設計守護品牌能量,只因一個善的、共好的、利他的品牌,才是企業永續真正的策略。

【TGA x 食力】脫離自爽,讓品牌與目標族群共鳴──思渥品牌顧問

「瓜瓜園」歷經30多年穩健發展,產製儲銷各方面在台灣地瓜產業都數一數二。雖然如此,過去B2B的經營模式,使瓜瓜園較為缺乏知名度。 為了提升瓜瓜園於年輕消費族群心中的熟悉感,「思渥品牌顧問」從地瓜的學名「番薯」發想,提出「番轉力量」為品牌核心,不但傳達了地瓜營養豐富、充滿活力的優點,顛覆其土氣、不高級的刻板印象:對內呼應地瓜特性,比喻瓜瓜園致力於產業升級的企業使命;對外更與年輕世代的心境和環境相互共鳴,融合台灣人勇往直前的時代精神,獲得消費者認同──這樣獨特的傳播定位,讓瓜瓜園在市場上延伸出極富意義的品牌行銷與企業責任活動,為品牌滾動更多故事。 「動人故事固然是品牌和消費者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元素,但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不能無中生有,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劉怡是「思渥品牌顧問」的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公關行銷背景出身,爾後投入品牌領域,至今 15 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食創家要如何創造出讓消費者有感、且持續需要的品牌? 「自說自話的本位思考,是經營品牌經常落入的陷阱,一股腦地把最好的掏出來,忘記問對方想不想要。」劉怡認為首先得「脫離自爽」,食品的確往往老少咸宜,但仍然必須從鎖定目標客群,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開始: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是甚麼?他們內心的渴望是甚麼?他們的痛點是甚麼?你的商品能為他們帶來甚麼? 「無差別話術是品牌行銷常見的誤區。」思渥強調自「質化角度」切入:「品牌就像一個人,有自己的個性和態度,從而吸引到擁有相同特質的友伴。」所以,他們會對歷史及統計資料進行驗證,藉由拜訪管理層、實地踏查,釐清企業現況,找出目標族群和消費者洞察,觀察市場是否飽和或猶有成長空間,帶領品牌主突破盲點,從獨特的優勢中,凝鍊品牌的名字、信念、承諾、主張、價值觀等,逐步建立起與目標族群的關聯性和情感連結,協助品牌與目標群眾對話,包含視覺形象和訊息規劃。 思渥參與輔導的台灣食品,包括幾年前以新品牌之姿一鳴驚人的「微熱山丘」。微熱山丘用「真實」為概念,突顯來自南投山間的土鳳梨餡,異於傳統鳳梨酥的冬瓜餡,同時循著台灣農村純樸真摯的待客之道,吸引了對簡單生活心生嚮往的都市消費群。這樣的方向即跟實地踏查的洞見有關,思渥團隊生活於南投山區期間,發現「奉茶」習俗的普遍,當地人浸淫其中,習以為常,但透過都市眼光,是一份被善待的美好。 星球工坊則是在推出 6 年後進行品牌再造,儘管銷售成績優異,擁有製程及口味的優勢,但面臨市場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所以輔導過程中,思渥團隊將目標客群更精準地鎖定於 80 後職場中階族群──懷抱理想跟憧憬,但薪水萬年未漲、加班有增無減,每當精力盡失、腦力枯竭之際,就得靠點心回血,鼓勵自己像爆米花一樣: 「只要內在蛋白質夠豐富,就能在高溫高壓下開出美麗的花,不是不爆,時候未到!」 劉怡指出,品牌定位的關鍵是「與眾不同」(Be Different),而非「領先群雄」(Be No.1)。「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小,顧客真的非你不可嗎?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我們購買一項產品,常常是追求它所蘊含的精神與觀點。」劉怡相信,新時代的消費者期待一個為他創造更多視野與可能,讓他傾心相愛的品牌。

提煉台灣在地文化為當代設計語彙—何佳興

2017年歲末,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的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年會上,傳來一則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在聶永真等國內外設計師的聯名推薦下,何佳興通過審查,正式成為AGI會員。 何佳興向AGI提交的作品資料,展現了一條非常清晰的脈絡。介紹始於國外著作的想像演繹,如俄國文學經典《普希金小說集》的書封與排版設計;緊接著台灣在地文化活動的視覺傳達,如為陳明章舉辦的「臺灣月琴民謠祭」設計的文宣、為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設計的開幕紀念海報等作品;最後呈現他在書法、篆刻及當代藝術領域遊走的創作軌跡。這些作品乍看形式、目的各異,然匯聚而成的,是一位長期在台灣提煉在地文化為設計語彙的設計師身影,深刻而飽滿。 [caption id="attachment_821"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普希金小說集》(2016,啟明出版)的書封與排版設計。[/caption] AGI入會門檻極高,自1950年代成立至今,也僅有5百多位設計師,躋身此平面設計領域的世界級殿堂。何佳興坦言其實原先他並無太大的信心,但抱持著機會難得的想法,決定一試,「我想看看自己的設計如果OK是為什麼,不OK又是為什麼。」而何佳興的入選,不僅說明著他將書法、篆刻等東方藝術創作方法運用於設計的嘗試可行,同樣令人矚目的,是他提煉自台灣在地文化的設計語彙,也能被不同國家、文化的人們感受,進而溝通。 歷經十多年在藝術創作和設計工作的摸索跌撞,何佳興逐漸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徑,並據此發展出極具個人風格的獨特設計。然而,這條路徑雖建立在何佳興個人的背景經歷與文化養成,依然能夠作為參照。近年他開始嘗試整合自身經驗和想法,提出建立方法的必要性與可能,並期望觸發更多對於台灣設計的想像,「因為我的想法是,只要熟悉台灣生活氣氛就可以發展。」 淬自書篆藝術的設計方法 如果要在何佳興的設計路徑上,捕捉一個象徵性的起點,會是他在大學時期刻的一枚印章。大學雙主修書法、篆刻及當代藝術的何佳興,曾將自己關在工作空間長達七天,只為全心全意地將260字的心經,刻於僅有7×7公分大小的印章之上。乍聽之下有些像是執念般的瘋狂,何佳興說,多年後他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才發現自己不論是寫字、設計或各種形式的創作,都是從這枚印章延伸而來。 「書法和篆刻對我來說,一直是設計的核心。」但這一路來,其實經歷了多次的迂迴。何佳興原本大學志願首選是西畫組,卻因分數未及而到了書畫組,學習起東方的書法與篆刻。這樣的落差儘管曾帶來巨大的失落,卻也導向始料未及的柳暗花明。從抗拒到細心鑽研,何佳興對於書法與篆刻漸生興趣,甚至對於此種藝術的精神內涵與表達形式深感著迷。 [caption id="attachment_822"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何佳興在大學時期的篆刻作品。[/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何佳興的書篆創作不限於紙上,更有向空間的延伸。2012年展覽《青春暫度》。[/caption] 但何佳興也始終不能安身立命於傳統的框架內。「在學校的訓練還是以傳統書法為主,所有對於書法價值的認知,也都是以書法史上的經典為規範。我喜歡寫那些經典,但在寫字的時候,我會有疑問和不滿足,會問自己,『除了這些之外,我還能寫什麼?』」創作者內心湧動的疑惑和不安,令何佳興不止步於傳統書法範疇,展開了長年的寫字實驗,發展出貼合自己身體的篆字變體創作。 然而何佳興在藝術創作的奮力探索,卻像是自傳統書篆藝術領域旁逸斜出的存在,反倒有些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試著將之放入當代藝術的領域,卻又面臨難以被闡述的艱難。 生活最終將何佳興帶往設計工作的方向,但在藝術創作中積攢的能量,並未從此失去傾注的目標。2002年起在誠品擔任美術設計,後於2006年成立個人工作室Timonium Lake至今,這一路來他漸漸意識到能夠將書法篆刻的原理運用於平面設計,像是書法的線條、行氣,或如篆刻的正負空間關係等特性,若與西式的格線邏輯靈活融合,能在文字編排和版面構成上創造出不同感受。「尤其篆刻本身就是設計的一種形式,有非常多東方風格的表現邏輯,可以直接移植過來。」 在長年的寫字和設計實驗中,何佳興從書法篆刻的筆墨線條與空間感等種種特性,沉澱出方法論的思考。有別於西方以點線面及單點透視為主的寫實表現基礎,在他看來,東方藝術中的線條,和相應營造出的多點透視的空間感,甚至是背後蘊含的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等哲學思考,應可開展出更多的設計樣貌。但他也認為,這並非在刻意區分東西方,也不在強調東方價值大於西方而落於本位主義的窠臼,而是在東方傳統藝術底蘊中發掘可能,並試著靈活運用東西方的文化性格,創新設計語彙。 例如何佳興近來的一個線條實驗。他用尺和鉛筆在紙上重複劃出幾道等長且平行的線段,線條間隙透著書法筆觸般的流動感;而這個兼具東西方性格的線條,可以作為基本單位,以此構築出圖像。一如他在《字母會》第二季套書的封面設計,就運用了這個線條單位,以不同的構成方式轉譯每本書的主題概念為視覺,既散發東方的氣韻,又有著西方的理性,十分引人想像,同時也呼應了《字母會》系列書籍中,台灣文學工作者回應西方思潮的立意與企圖心。 [caption id="attachment_824"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何佳興創造的線條單位。[/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25" align="alignnone" width="860"] ▲ 《字母會》(2018,衛城出版)書封設計。[/caption] 何佳興也持續在各種設計物中,有意識地經營書篆藝術的轉化運用,例如他在2017年獲得台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蝶獎金獎的書籍設計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即在一些版面編排中融入篆刻特有的空間感,創造出帶點戲劇性的閱讀感受。何佳興說,「我所有的設計,都在累積這些經驗方法。」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 書籍設計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封面與內頁版面樣貌。[/caption] 「創作是從土地長出來的」,設計亦然 將書篆藝術的方法融入設計思考,何佳興逐步走出一條獨特的路徑。與此同時,設計工作也讓何佳興從關注自我的藝術家,與社會有了更多而緊密的連結;他提到與許多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不僅令他看見台灣豐沛的創作能量,同時也深深意識到,「創作的藝術性只是一環。作為設計師,本來就是在與他身處的社會對話。不管是針對政治、文化或生活不同的層面,對話愈緊密,設計就愈到位。」 其中,與陳明章多次合作的經驗,令何佳興深受啟發。繼2007年為陳明章自辦的音樂會「恆春民謠進香團」做視覺設計後,何佳興又幾次為「臺灣月琴民謠祭」設計文宣。為了將設計做到位,何佳興曾跟隨陳明章等音樂人實際走訪台灣多地,不論是到屏東恆春一探月琴音樂的根源,或到雲林土庫聽車鼓陣與當地老團間的交流,種種皆讓他有了意想不到的經驗感受。 「那種感受是雖然我人在台灣,卻像是出去旅行。當身體的感知擴大了,才讓我意識到,原來台灣文化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不是『low』、『台』這種刻板印象標籤能夠定義。這些文化有很深厚的底蘊,只是不為人所知,也不曾在主流文化中現身,但只要你在這個地方生活,就會對這些人事物有感覺。」坦言在這之前較多在聽國外音樂,何佳興因而從未想過在聽到這些在地音樂時,身體會有著前所未有的反應。這樣的「文化衝擊」,令何佳興開始重新思考和觀看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 而陳明章做音樂的方法,也同樣影響了何佳興。花了十多年做各種田調,陳明章大量累積和學習原住民、南管、北管、月琴等台灣既存的傳統音樂樂理,並以現代音樂的語彙進行創作,如他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創作的《幻之光》電影配樂,聽來現代、前衛,但養分是從在地音樂而來。「這背後的靈感太強大了。在了解他的這個做法之後,我其實非常震驚,原來台灣的音樂可以這樣發展。」不僅為了讓這些正逐漸消失的技藝在當代獲得新生,何佳興認為,陳明章做音樂的核心理念,便是「創作是從土地長出來的。」 在長期合作中,何佳興參照陳明章的做法,漸次梳理出自己的設計方法。除了熟悉的書法篆刻藝術,他也向台灣在地的常民文化取樣,像是宮廟信仰,轉化成具當代與在地性格的設計語彙。如何佳興獲得「2017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台南藝陣館開幕紀念海報,在以線條傳神描摹的神明形象旁,搭配了再現廟碑樣式的文字編排,並以他在亞洲宮廟信仰中歸納出常見的金、銀、螢光色系,創造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caption id="attachment_828"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為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設計的開幕紀念海報,獲2017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29"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 2015年臺灣月琴民謠祭視覺與文宣設計。[/caption] 「知道陳明章的方法,我才有辦法做這系列作品。」認為不論創作和設計終歸要從生活經驗出發,並讓自己貼近或進入,何佳興認為是這樣的過程:「我在這個地方生活,理解這裡的生活紋理、文化累積的生活智慧,再點滴回到日常,然後從設計上去還原這樣的感覺,自然就會運用到宮廟建築的線條或色系、碑牌的文字編排等元素,而不是看到什麼,就將形式複製下來,變成表面的模仿。」談及此處,何佳興的話音放輕,卻可聽出態度的慎重,「你愈做這些,愈知道要尊敬或尊重。尊重既有的信仰、文化、人、土地,它們就會給你源源不絕的靈感。」 何佳興認為,西方許多設計大師的作品,其實也都是從自己的生活而來,因而可以與當代的社會文化,存在一種精神上的共感。他也觀察,儘管台灣的區域性格強烈,但在地的設計脈絡還未成形,西式設計邏輯和價值學習有其必要性,只是須再更有自信,去發展台灣在地的設計語彙。近年,何佳興開始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梳理出來,但他也強調,關鍵不在於只有他的路徑才能成立,而是提供一個想像,並期望藉由經驗的交流,觸動更多人加入這個龐大問題的探索。 「要定義一個地方的設計,不能只有一種形式,一定要是多元的。」何佳興認為,近來台式美學、台灣風格的討論再度回到大眾視野,是好的現象,但他也強調,台灣要發展自己的設計脈絡,不應被某種特定表現或印象所定義,也不應被一些強勢的文化符碼或象徵侷限了可能性。他從自身在藝術創作和設計工作的積累,發展出自己的方法,並期望激發更多想像,堆疊出台灣設計的多元性格甚至主體。何佳興相信,「當有越來越多人投入,這件事就會越來越能夠成立。」 何佳興,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雙主修書法篆刻及當代藝術。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自2000年至今,持續發表篆字變體的《寫字》實驗系列展演,觀照身體在不同時期書寫的線條演變。2002年加入誠品美術團隊,負責過敦南店、敦南兒童館與實踐店的各式平面設計;2006年成立個人工作室Timonium lake,獨立出版《和歌山歌劇 WAKAYAMA OPERA》、《二色心經 HEART SUTRA twice》作為創業之作,設計作品多坐落於文學、藝術領域,包括書籍設計、海報文宣與展場規劃等多元類型,持續在藝術創作和設計工作中探索東方線條的應用。2015年,由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推出的專書《T5:台灣書籍設計最前線》,訪問了5位書籍設計師,何佳興被視為能夠代表台灣的一個面向。曾兩度獲得金蝶獎金獎殊榮,包括《1980年代的愛情》、《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為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設計的開幕紀念海報,亦於2017金點設計獎拿下年度最佳設計獎。

獨一無二「臺灣道路體」字型 設計出自機器人介面設計師

市面上的繁體中文字體何其多,舉凡楷體、黑體、仿宋、明體、金萱…..可說是應有盡有,但你一定沒聽過「臺灣道路體」!新銳設計師劉獻隆本月剛以「臺灣道路體」榮獲2018年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首次設計字型就受到肯定,他直呼「誇張、不可思議!」看似活潑開朗、又帶點搞笑風格的他,其實在學生時期一直很自卑,之所以會設計字型,除了是興趣外,更多的是想替自己證明些什麼,也想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現年30出頭的劉獻隆(綽號湯六,源自於英文名Tom Liou),現職為一家新創機器人公司「女媧創造」的UI設計師,平日過著朝九晚九的忙碌生活,只能利用週末時間設計字型,而這一切都要回到兩年前受「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啟發。「我那時候在印刷廠工作,整天印一些很醜的宣傳品,當時看到很多設計師自發性地做了許多改良設計,例如『小招牌』改造、捷運的『設計進站』等,我也很想像那些設計師們,為社會做些什麼事。」 在印刷廠工作時,劉獻隆發現,很多宣傳品紙張的版面很小,卻塞進一堆資訊,於是字體就被壓扁,真的很沒有美感,因此他想「如果字型是長長的,就可節省二分之一的空間,版面就會漂亮許多。」此外,他在騎車時經常觀察道路上的字體,例如「停、慢、機車禁行」,發現道路上的字體都是窄窄長長的,因此突發奇想,為什麼不來設計一套窄窄長長的道路體呢?於是在2016年的夏天,他開始了「臺灣道路體」的字型設計計畫。 原本他以為沒人做過,但臉書社團「字嗨」社長柯志杰提醒他,其實香港、日本地區都有人做過,道路體已不是新的概念,他聽到很猶豫,但他過去上課的「JustFont」老師曾國榕鼓勵他,有人做過不代表不能做,重要的是能否做出屬於台灣的在地特色。於是他開始積極蒐集資料,包括訪問目前實際在道路上畫字體的師傅、以及騎車到各個地方蒐集現有的道路體字型,「我不時會跑到橋上的分隔島上拍照,經過的車輛應該會以為我是怪咖吧!哈!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有點可憐又有點孤獨,但想到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無怨無悔。」 湯六分享關於字型設計有趣的小撇步,他一開始設計的幾個字是「永東國酬鬱袋靈鷹上下今」,為什麼呢?原來「國」是漢字正方形的代表;「東」中間有口,口的大小可檢視文字的內部空間要緊縮或是放大;「酬」是直豎筆劃較多的;「鷹」是横字筆劃較多的;「鬱」是中文筆畫最多的字;「上」是個上三角型;「下」則是倒三角型;「今」是菱型。先把這些具代表性的字設計出來後,再去設計別的字就可以依照相同的準則了。 兩年多來,至今湯六已設計出580多個字,他說最大的挑戰是「無中生有」。即便他蒐集了許多資料,但仍有許多字在道路上從沒出現,他必須重新發想,有時甚至要改變原本設定的 guideline(準則)。此外,兩年來他的想法也在改變中,例如現在他可能不是很滿意最原初的設定,但是牽一髮動全身,改一個小地方,之前設計好的字又要再重新調整過,「字型設計真的沒有我想像中簡單啊!我覺得真正難的地方,現在才要開始。」 湯六透露,其實唸大學時他很自卑,因為作品幾乎沒得過什麼獎,他總覺得自己技不如人,這次能榮獲金點設計概念獎標章,對他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肯定,而他設立的臉書社團「大小設計」如今已有六千多位粉絲,還因此吸引好幾家媒體採訪,這些對他來說都彷彿如做夢一般。「我的作品不是最美的,但也許是因取材於生活,這樣『在地化』的特色,吸引了評審的目光吧。」此外,他也鼓勵未來的參賽者:「在學校沒得獎不見得你的設計就是差的、不好的,只要你願意用業餘的時間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設計,相信終究有一天會獲得肯定。藉由參加金點概念設計獎就是給自己設下短期目標並且持續衝刺的最好方式。」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作品」變成「產品」,上市供人們使用。「其實得獎最大的好處,就是逼著我要把完成,不要偷懶。」他笑著說。

衛武營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鄭麗君:三大國家級場館串聯 帶領臺灣表演藝術航向世界

經行政院核定,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今(107)年9月10日正式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營運。文化部長鄭麗君今日南下出席納入儀式時表示,由臺北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衛武營,北中南三大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共同形構的國表藝已完整成形,未來,將在國表藝的帶領下,帶領臺灣表演藝術航向世界。 由於衛武營是臺灣近年完工規模最大,挑戰最多的文化建設,鄭麗君也特別引用劇場家聶光炎老師的話—劇場就是「千千萬萬個折磨,只為換取片刻的迷人。」,她表示,衛武營工程耗時10餘年進行規劃及興建,突破很多國內技術上的創新和不可能,感謝文化部、籌備處同仁共同努力以及高雄市政府、中央各部會、立法委員等全力支持下,眾志成城,才能讓衛武營這個遠大的夢想在今年實現。 鄭部長今日將衛武營建築模型交給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象徵文化部將完工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移交國表藝中心。鄭麗君說,「衛武營不只是國內最大的劇場、最好的聲學規格品質,更重要的,這是藝術家追求藝術卓越表現的場域。」相信未來在國表藝中心朱董事長的帶領下,高雄衛武營、臺北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三個國家級場館將串聯合作,擔負社會使命及公共任務,和文化部一起帶動臺灣表演藝術的新發展。 朱董事長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一定全力以赴,打造國際一流劇場。透過國表藝中心建立的平台,整合三館一團的軟硬體資源,作為推進「劇場驅動」的能量,讓三場館成為鼓勵團隊與藝術家全力開創與實現夢想的場域,加上國際網絡的連結,開拓臺灣表演團隊在國際舞臺展現的機會。 高雄市政府代理市長許立明則表示,感謝鄭部長上任後多次南下關心衛武營的進度,衛武營是高雄最亮麗的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東西向的重要軸線捷運橘線,有多個藝文據點,包含: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至德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終於連成高雄最美麗的一線,12年的夢想終成真。 文化部表示,未來衛武營將是南臺灣表演團隊及藝文工作者的創作基地,南部觀眾不用舟車往返就能欣賞世界級的藝文節目演出,擁有世界級的劇院,帶動南臺灣的文化藝術生活升級。衛武營將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地標,在健全臺灣表演藝術生態系,均衡區域藝文發展,落實促進文化平權等方面,都具有指標性意義。 衛武營是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掌握高雄的特色及生命力,把海洋和榕樹的意象融入建築之中。工程耗時10餘年進行規劃及興建,興建總經費107.5億元,於106年竣工,預計於107年10月13日對外開幕啟用。 今天與會貴賓包括立法委員李麗芬、立法委員許智傑、立法委員邱志偉、高雄市政府許立明代理市長、高雄市史哲副市長、高雄市文化局尹立局長、高雄市教育局范巽綠局長、高雄市勞工局李煥薰局長、藝文團隊貴賓、國表藝中心高志尚董事、國表藝中心劉富美董事、國表藝中心路之.瑪迪霖董事、國表藝中心林淑真董事、國表藝中心鄭榮興董事、國表藝中心許勝傑董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臺中國家歌劇院邱瑗藝術總監、國家兩廳院許美玲副總監、衛武營籌備處主任盧本善、衛武營籌備處副主任楊富欽、衛武營及籌備處全體員工等200餘人。

2018紅點傳達獎結果出爐 台灣獲7件最佳設計獎

2018紅點傳達設計獎17個參賽組別結果出爐!今年共計有來自45國設計師、代理商與品牌,8,610件作品報名參賽。最終獲得紅點獎認證者共計649件、最佳設計獎58件(含至尊獎7件)。其中台灣獲84件紅點獎(專業組34件、新秀組50)、7件紅點最佳設計獎(專業組2件、新秀組7件)。新銳設計獎、年度最佳品牌、年度最佳廣告公司則待於10月頒獎典禮上揭曉! 使用者介面與經驗設計 蔚為主流 比起去年,今年的紅點傳達設計大獎徵得參賽作品數增加7%,特別是在「介面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空間傳達」和「應用程式Apps」類別,參賽作品件數較2017年分別增加44%、25%與17%。參賽作品來自45國,比2017年減少5國,其中首度參與賽事的設計作品國別有埃及、亞美尼亞、愛爾蘭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一年一度武林盛會 精準反映全球設計業界現狀 2018 紅點傳達設計獎係在7月中花費數日,由24名專家評審共同評鑑參賽作品的創意表現,做出最終定奪、決定得獎作品。 國際性專業雜誌「novum – World of Graphic Design」主編,同時也是紅點評審的Bettina Schulz,針對給獎過程說明到:「評審團員有充裕的時間對每件作品逐一仔細評選、討論和審查。參賽作品基本上就是以競爭型態顯現的設計展,每年都非常精準的反映設計業界的現狀。」 本屆賽事專家評審來自九個國家,每位成員分別從文化和專業角度,為參賽設計作品進行適當審查,並依據作品類型權衡應有的標準,包括像是:設計理念、識別度,以及易於理解的程度。來自台灣,擅長Motion Graphic,也擔綱本屆評審的羅申駿(Johnason Lo)說到:「紅點評審們出自不同專業與文化背景,但是對於好設計應有的樣貌卻是有共識的。」 評審團對於獲獎作品的選評,是透過共同討論而選出。產品與互動設計領域專家評審Andrea Finke-Anlauff,針對選出獲獎作品的過程表示:「參賽作品的水準讓人印象深刻,各個領域的評審團成員間,有很多具啟發性的討論,有一些討論相當尖銳,但總是能夠得到公正且具有共識的結果。」 今年獲獎率:紅點獎 8.2%、最佳設計獎 0.7% 考慮周全、設計品質佳、具有說服力,是紅點傳達設計獎評審團認為的好設計。紅點主席彼得・賽克博士教授說明:「在2018年,參賽作品獲獎率僅有8.2%,突顯紅點評審團對作品能否得獎設下相當高的標準。」本年度,評審團授與紅點獎項作品件數共計649件;然而,經評審團認定,其創意能力與設計品質優異,值得獲頒紅點最佳設計獎作品僅58件,只佔總參賽件數的0.7%。 全球唯 7 件獲最高榮耀:紅點至尊獎 紅點至尊獎(Red Dot: Grand Prix.)是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的最大榮耀,拿下最佳設計獎的得獎者,都有希望獲得。在17個參賽組別的每一類,大獎評審團有權利頒發或不頒發僅此唯一的紅點至尊獎。在本屆2018年的評選當中,只有7件參賽作品最終摘下紅點至尊獎,都是該參賽組別中最優異的設計。這些獎項得主將會在2018年10月26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屆時,紅點將於柏林舉辦紅點盛會和設計師之夜,達到本屆賽事活動的最高潮。當天,各國設計界重量級人物、1,400名各國嘉賓,將一同見證「紅點新銳設計獎」與10,000歐元獎金得主的誕生,同時,也將揭曉本屆「紅點年度最佳廣告公司」和「紅點年度最佳品牌」的實際得主。 國際精彩獲獎作品摘要 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獲獎作品是所有傳達設計領域最新技術的濃縮,所有作品都將呈現在「2018年度獲獎首展」當中,並與設計師之夜一同展開。其中,包括艷驚四座的德國啤酒品牌Le Beck’s限量版香檳杯外型代表作:The legendary beer can(傳說中的啤酒罐)。該包裝設計作品係由Serviceplan所設計,並也因此為Serviceplan奪得紅點最佳設計獎。特別的紅點最佳設計獎作品另外還有Publicis Pixelpark為PUMA所開發,世界最快的財務年報。該作品是一部9.58秒的剪輯影片,負責的設計師,將PUMA 2017年財務年報剪輯,結合入世界最快跑者Usain Bolt,奔跑衝刺、奪得世界紀錄的影像當中,完美呼應PUMA年報導入的全新品牌宣言「Forever Faster」。 「黑森林——終於輪到年輕世代了(Schwarzwald – Endlich was für junge Leute)」是一創意和設計力兼備的作品,將已經不新鮮的旅遊景點,以幽默詼諧的手法重新呈現,扭轉年輕目標客群心中對該景點的刻板印象。該設計作品由德國巴登符騰堡邦立雙軌大學(DHBW)在校生Jonathan Kopetzky與Johannes Lörz所創作,並依此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同樣獲獎的作品還有來自南韓IT產業的Naver公司設計作品——「Papago App」翻譯應用程式。該App的特色在於能支援10種語言互譯,還搭配有直覺式介面,讓孩童們能以輕鬆有趣的情境學習全新的語言。 台灣奪7座紅點最佳設計獎 讓全球舞台看見 來自台灣的設計能量在本屆紅點大獎大放光芒,由赤兔影像為捷克汽車品牌ŠKODA拍攝的線上宣傳影片「The Superpower Of Shoulder-Shaking Dance」將紅極一時的斗肩舞與台灣當地特色結合,並串聯ŠKODA的宣傳主軸「聰明的就懂」,透過趣味手法拍攝成吸引眼球的音樂錄影帶,為赤兔影像在影片類別贏得紅點最佳設計獎、廣告類別贏得紅點獎;格式設計展策共計獲頒三項紅點獎項,分別在空間設計類別中,以「2017臺灣文博會 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的展覽設計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2015台北設計城市展」及「UP TO 3742 台灣屋脊上」獲得紅點獎。樹德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大同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同學亦以極優異的設計表現,以紅點新秀身分為台灣拿下共5座紅點最佳設計獎。 台灣品牌、新創、娛樂對設計的投入與斬獲 台灣品牌們今年也有傑出表現,由奇禾iPrefer整合數位行銷操刀的春風衛生紙品牌活動「溫柔動起來」以其影片與廣告操作獲得兩項紅點獎,遠傳電信的「friDay 超展開」網路活動、洋蔥設計為金色三麥操刀的品牌識別及啤酒包裝、台灣高鐵「T Express」app,皆擄獲評審目光。此外,由聲動娛樂發行,羅景任執導的張惠妹歌曲「身後」音樂錄影帶、三頁文設計的「金曲28」主視覺海報、結合城市發展的記帳app「Fortune City」、世界首家零交易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COBINHOOD Crypto Exchange」等,皆為本屆紅點傳達設計獎得主。

文化部公務預算首破200億 鄭麗君:翻轉預算結構、優化文化扎根

行政院會16日通過10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突破2兆元;文化部所列公務預算數額,首度突破200億元,達202.83億元,較107年增加24.49億元,成長13.7%。文化部主管預算占中央政府歲出總額,首次超過1%。此外,文化部108年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2期特別預算70.44億元,公務預算加計前瞻預算共273.27億元,比107年增加55.77億元,成長25.6%。 文化部108年度公務預算包括:基本運作需求及法律義務支出124.48億元、公共建設計畫72.37億元、科技發展計畫5.98億元,合計202.83億元。 預算結構開始翻轉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過去預算成長多以國發會核定興建設施的公共建設計畫為大宗,但文化部108年度「基本運作需求及法律義務支出」達124.48億元,比107年度多17.05億元、成長15.9%,成長幅度達歷年新高。鄭麗君指出,這顯示文化部的預算結構正在翻轉中,明年度預算能更不受硬體為主的公共建設計畫限制,基本運作增加的預算,可投注更多資源在軟體層面,優化文化部核心業務,落實文化扎根;例如支持文學與藝術、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以及推動無形文化資產及傳統藝術的保存、傳承、再生。 文化部捐補助公視及國表藝預算創歷史新高 文化部指出,108年公務預算增列4億元補助公視基金會設立台語頻道,以落實文化平權;加計該預算後,文化部補助公視、華視的預算達19億9,357萬元,創歷史新高。配合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開幕啟用,108年度增加捐助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74億元,國表藝預算達17.6億元,同樣創新高。 博物館等附屬機關預算成長 此外,文化部附屬機關108年總預算較107年增加1.6億元,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人權博物館等館預算都有所成長,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也新增「世界南島文化在臺灣」專案計畫經費。文化部附屬博物館未來搭配前瞻基礎建設的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將持續轉型升級,厚實多元文化底蘊。 108年無形文資預算成長為3倍 在文化保存方面,鄭麗君表示,過去文資預算多側重以公共建設計畫推展有形文資的保存,欠缺以經常性預算計畫性保存、傳承無形文化資產。為改變此思維,文化資產局108年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傳承預算成長為3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除原有預算外,亦將傳統戲曲接班人扶植計畫及開枝散葉計畫之專案預算倍增為1億元。 文學外譯預算增加為2.5倍,青年創作補助成長為4倍 文學推廣方面,為強化臺灣文學創作和外譯能量,讓臺灣文學走向國際,108年度文學相關預算皆大幅成長。青年創作部分,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計畫108年經費較原預算成長為將近4倍;文學外譯部分,108年文化部翻譯出版補助計畫及國立臺灣文學館外譯中心預算皆提升,共計4,000萬元,相較107年預算成長為2.5倍,將有助臺灣文學創作及外譯、版權外銷和國際學術研究推廣。 跨部會合作,「部部都是文化部」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過去2年除了預算持續成長以推動各項政策外,文化部亦努力推動跨部會工作,盼落實「部部都是文化部」理念,包括與各部會及國營事業合作推動文資保存修復,和教育部合推文化體驗教育、和科技部合推文化科技、和金管會合作建立文化金融體系、和經濟部合推ACG、時尚及設計產業、和交通部合推臺北機廠保存等,都有實質進展。下階段文化部將再深化和外交部合作國際文化交流,和觀光局合推文化路徑,落實文化會報的跨部會文化治理目標。

2018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76位完整評審團名單出爐!

2018「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於8月9日公布完整評審團名單!今年「金點設計獎」主辦單位更宣布評選制度變革,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皆由不同評審評選,力求獎項之嚴謹與公正。兩獎項的評審團陣容華麗,總共集結多達76位海內外設計創意領域專家,包括荷蘭VanBerlo設計集團主席阿德.范博樓(Ad van Berlo)、日本SAMURAI創意總監佐藤可士和、美國室內設計事務所CHAMPALIMAUD Design董事總經理埃德蒙.巴科斯(Edmond Bakos)、新加坡著名設計工作室Asylum創辦人克里斯.李(Chris Lee)、atom no color藝術總監林小乙、實踐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官政能、WDO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張光民、《新活水》雜誌總編輯張鐵志、仁寶電腦集團創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陳禧冠、西屹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王士俊、Bito創意總監劉耕名、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章琦玫、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等專業人士在列,將共同評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優質設計。 今年金點設計獎繼參賽類別調整、放寬參賽資格等多項變革,評選制度亦有大幅度的改變。主辦單位說明,在初審、複審、決審三個階段,皆由不同評審進行評選,力求獎項的公正性。而此次參與金點設計獎的評審總人數,亦擴大至2017年評審團人數的兩倍,從初審、海內外各場複審到決審,共有52位來自不同設計、創意或商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分別於三階段發掘創新傑出設計。 在金點設計獎決審評審名單中,享譽國際的荷蘭設計師阿德.范博樓,除了長期任教於荷蘭頂尖設計名校埃因霍芬設計學院,他所創辦的設計顧問公司VanBerlo,不僅曾與BOSCH、英國RB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合作,在國際間亦獲獎無數。同樣擔任本次決審評審的日本設計鬼才佐藤可士和,擅長以嶄新創意抓住眾人目光,曾協助Uniqlo、麒麟啤酒、HONDA、國立新美術館等許多企業和機構翻新形象,其獨到的設計思維和方法論,更不斷在廣告、商業等領域帶來新的刺激與活力。 美國知名建築與空間設計師埃德蒙.巴科斯,2012年起成為全球知名空間設計事務所CHAMPALIMAUD Design的合夥人與董事總經理,從事過許多著名設計案,包括全球第一間W Hotel、拉斯維加斯康士登酒店、紐約安達茲華爾街飯店等頂級飯店和餐廳設計,此次受邀擔任決審評審,將以他在商業空間規劃的豐富經歷,為金點設計獎的評選提供專業助力。 來自新加坡的克里斯.李,現為亞洲知名設計事務所Asylum創辦人暨創意總監,除了為國內外品牌進行規劃及策略設計,對於設計教育亦不遺餘力,作為非營利組織「設計互聯」(The Design Society)的創始會員及前任主席,這次他受邀擔任決審評審令人期待。台灣平面設計師林小乙此次亦受邀擔任金點設計獎評審,剛於去年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的她,將在決審階段以獨特的設計視角,為評選引發嶄新的火花。 此外,在金點設計獎決審評審名單中,還包括了活躍於兩岸三地的文化與社會觀察家張鐵志、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張光民、為眾多企業擔任產品研發及設計策略顧問的官政能,以及經常擔任國內外重要設計獎賽評審、現任WDO理事的陳禧冠等多位專家,期能藉由此陣容堅強的評審團,嚴謹而全面地選出優秀作品。 2018「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皆已完成初審,接下來在8月中旬至9月初,分別在深圳、石家莊、上海及台北等地辦理複審,9月下旬於台北進行決審,並於11月底舉辦頒獎典禮,屆時將公布象徵最高榮譽的「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兩獎項的最新動態,歡迎密切關注金點設計獎官網與官方社群媒體平台。 2018「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團完整名單: http://www.goldenpin.org.tw/tw/pgpnyc.asp 2018金點設計獎 時程 初審:7月 複審: 海外場:8月6日深圳場、8月8日石家莊場、8月10日上海場(非公開) 台灣場:9月6日台北場(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 非公開) * 9月7日上午官網公告入圍決審標章得主名單 決審:9月20日(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 非公開) * 暫定9月底至10月初官網公告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名單 頒獎典禮:11月29日 2018金點概念設計獎 時程 初審:7月 複審: 海外場:8月11日上海場 台灣場:8月24日台北場 決審:9月21日 * 暫定9月底至10月初官網公告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名單 頒獎典禮:11月29日

東南亞文化交流的關鍵力量

19位國內外人士將擔任臺灣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關鍵力量 應文化部邀請,包括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馬來西亞拿督吳恆燦等19位長期在東南亞10國及我國關注東南亞文化脈動的國內外人士,今天上午接受洪孟啟部長頒發聘書,擔任文化部首屆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將在未來一年扮演推動臺灣和東南亞文化交流合作的關鍵力量。 文化部表示,為借重友我力量引薦臺灣文化資源到東南亞、促進雙方多邊串連整合,文化部首度籌組諮詢委員會,透過諮詢委員多元專業及豐沛的在地連結網絡,活絡雙方交流,為多年來已累積的交流基礎注入新動能。 文化部長洪孟啟在授證典禮上表示,臺灣享有近百萬來自東南亞朋友所帶來的豐饒文化經驗和語言資產,「這是臺灣的福氣與可貴資產」。他指出,雙方可從共享的經驗出發,探尋臺灣與東南亞區域合作的共同目標及實質作為。 12位東南亞地區諮詢委員將在國內委員張正、鍾適芳、李培源陪同下,參訪各地文化機構、藝術村,10月28日星期三下午1時30分起將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行「生活‧文化‧東南亞」沙龍,分享參訪心得及串連跨國文化網絡的策略經驗。國內外諮詢委員同臺激盪對話,共同探求文化促進社會永續發展課題,並注入新視野、新策略,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下載資訊:「東南亞諮詢委員會」委員名單

Copyright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