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表演

【展覽】崩塌記憶之宮

此展關於歷史記憶如何殘留在我們的當代生活之中?它由兩條軸線交錯,一是文本化的歷史,二是物質化的記憶。如同我們複雜混亂的當代生活,展覽呈現的作品都有些時空錯置的味道,並透露著我們除了是歷史的產物,也是各種文化教養覆寫下的羊皮紙,不斷在吞吐過去的煙霧中自我想像。這一切乍聽起來都有點懷舊。但展覽並不僅僅關注過去發生的事,更感興趣這些事情「後來怎麼了?」。在展覽中,你會辨識出一些曾經激昂的歷史時刻,如晚近的災難與政治抗爭,也不乏特定年代秀異的文化表徵,如流行歌手與暢銷金曲。只是它們並未被錨定在過去時空,而是在後來的命運中,變成了紀念碑、紀念物、改編劇本或致敬電影。在此,歷史不只成為被凝視的對象、被思索的客體,有些甚至也成為風格化的文本,允許藝術家通過不同的操演,賦予其新的意義。他們擷取歷史風格的片段,將之放大、重覆、錯置或改編,藉此喚起流行文化中曾讓我們著迷的套路;另一些藝術家則對「歷史感」進行後設操作,透過刻意仿古或做舊,創造出一些彷彿曾經發生、卻又不符合我們的記憶的事物。藝術家不吝於暴露他們在文化體制中的雙重身份:除了是創造者,也是閱聽人。走進展場,我們將遭遇虛假的古文物、似曾相識的影像、高潮退卻的曖眛紀念碑、業餘者的文化致敬,還有一棟柱子歪斜的帕德嫩神殿、兩個版本的夕陽,以及很多的盜版DVD。空氣中不時傳來幽靈般的流行音樂之聲,還有不少乍看過時卻又意味深長的載體,包括相片、版畫、膠卷影片及黑膠唱片。它們的表面銘刻著歷史痕跡,但又持續在物質世界中耗損,一如陳傳興在〈銀鹽的焦慮〉中曾給我們的動人描述──將成廢墟的記憶宮殿。策展人游崴 YU Wei參展藝術家荒木悠 Yu ARAKI安德列.巴宏 Andrés BARON斯萊特.布拉德利 Slater BRADLEY傑克.伯頓 Jack BURTONRutherford CHANG崔元準 CHE Onejoon傑瑞米.戴勒 Jeremy DELLER & 尼克.亞伯拉罕 Nick ABRAHAMSdj sniff謝詠程 HSIEH Yung-Cheng許芝瑜 HSU Chih-Yu許哲瑜 HSU Che-YuAKI INOMATA金川晋吾 Shingo KANAGAWA波莉娜.卡尼斯 Polina KANIS郭哲希 KUO Che-Hsi李勇志 LEE Yung-Chih李迪權 LEE Tek-Khean李漢強 LEE Kan Kyo廖烜榛 LIAO Xuan-Zhen & 黃奕捷 HUANG I-Chieh廖沛毅 Simon LIU松本俊夫 Toshio MATSUMOTO芭貝絲.蒙迪尼-凡洛 Babeth MONDINI-VANLOO武田慎平 Shimpei TAKEDA謝素梅 Su-Mei TSE安德魯.諾曼.威爾森 Andrew Norman WILSON官方網站相關活動及報名展覽手冊指導單位 Supervisor  |文化部主辦單位 Organizer   |C-LAB合作單位 Collaborator|朋丁 Pon Ding 

【展覽】心村‧溫泉癒

緣由:2022年隨著第二期修復工程範圍內「三棟婦聯會捐建眷舍」修復完竣,為北投中心新村新增3處展示空間,訂於11月26日起試營運,並搭配與延續2021年主題展區,以呈現中心新村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展覽介紹:本展覽嘗試透過四個主題「找尋台灣眷村的時代線索」、「溫泉鄉內的軍醫眷村」、「大遷徙時代的巷弄故事」、「村裡多重文化的宇宙」,傳達眷村文化保存對台灣歷史發展、促進族群理解及多元文化社會之重要性。展區從台灣眷村保存的歷程揭開序幕,梳理過去的光影,回顧本市眷村的變遷。隨著時間軸來到中心新村,認識北投溫泉、日軍衛戍醫院/國軍北投醫院與眷村之間的連結,聆聽著大遷徙時代下,那些說不盡的巷弄故事,隨身攜帶的家當與轉寄而來的家書,成為撫平思鄉情緒的少數慰藉。這些來自大江南北的「外省人」與台灣本地人齊聚心村,展現語言、飲食、信仰等文化的多樣性,如同台灣多元社會的一道縮影。展覽地點:北投中心新村(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22巷9號)展覽期間:2022.11.26 至 2023.9.3(每週二至週日10:00-18:00)開幕茶會:2022.12.3(六)上午10:30活動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BeitouHeartVillage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北投中心新村協辦單位:新北投火車站、北投梅庭、社團法人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合作單位: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展覽】「 自由人」-虛擬分身機器

● 不自由的自由人人在當代資本主義下的存在意義已非生產者與消費者,而是一種生產原料。監控資本主義透過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各類資訊科技,監視器、生物感測、社群媒體、物聯網、穿戴裝置、虛擬實境等等,監控與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與經驗數據,進行了行為剩餘的榨取,進而從中獲利,發展全新經濟模式。因為在榨取行為剩餘的過程中,政府、資本家企圖說服民眾,提供精確、效率、舒適的服務,民眾已習慣於滿足個人化需求的科技環境中,完全鬆懈了對監控機器的警戒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完全的自由人。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法雷迪·史金納(Burrhus Frederic 提出「基進行為主義」 (radical 論點行為是刺激反應的結果。史金納認為「自由」是無知的幻象。我們感到的自由、自主,其實只是因為尚未認識到行為背後的影響機制,才會誤認為人有本質上的自由狀態。只要我們能全面地認識人的行為機制,那麼「自由」的幻象就不再存在。因此,相對於傳統的極權主義,監控資本主義的超能與危險之處在於它不會直接讓我們感受到被監管,如同傳統極權主義統治那樣的不自由,因為監控資本主義結合了一種新型態的權力機器 「機器控制主義」 ( 靜悄悄地被取消了我們的自由 成了沒有自由的主體。也就是說我們天真的認為可以自由、自主地控制機器不覺得自己不自由,其實是機器控制主義無聲無息且超能運作的展現。極權體制已從實體化為數據變形成無所不在的數位幽靈。今天讓我們選擇依附、順從的,便是機器控制主義的大他者,這個大他者不像傳統的極權主義製造死亡恐怖、對自由的限制並對行為的制約,容易使我們低估其影響。它能夠將自我、主體的內在和外在切割開來將生命經驗轉化成可估算、可觀察的行為。當前的機器控制主義是一場由普羅大眾自願發起的,由下而上的寧靜政變,是我們集體「逃避自由」的行動造就了這部控制機器,但我們卻不能成為這部機器的擁有者這部機器卻反過來監管控制我們。● 嶄新的「逃逸」技術 虛擬分身機器病毒感染的深層恐懼,迫使人們遠離實體的接觸將人類的文化活動加速的推向虛擬化逐步完成了網路空間虛擬現實對日常生活物理現實的統治。我們的意識、身體、感知 化為數據,分散在各種欲望機器之中,如同隱藏的、流動的幽靈。虛擬身體不是以一種顯現的形式在場,也不是一種不在場的虛無狀態, 祂同時具有摧毀與補償的雙重威力,祂以補充的方式,既否定又增補了物理現實的在場,既懸置物理現實空間又補充了物理現實,如同幽靈般,祂既不是外在、也不是內在 既不是虛擬、也不是真實,而是真實與虛擬兩者形影相隨共處於不斷擴延的多重時空之中。虛擬身體是肉體與機器程式共同創造的嶄新知覺系統,是一個高速演算、肆意流竄的電子身體。將以一種隱晦的、無法捉摸幽靈的面貌出現,來預示祂的存在。以一種虛實混合的新形態、一種實體經驗之外,對物理現實的滲透與翻轉。是一種尚未到來,從實體經驗的基礎上,無法定義的真實,只是因為它超越了實體經驗,又尚未顯現於物理空間之中,因此被命定為虛擬。虛擬的自我、虛擬的身體,將以一種超能的、潛在的、透明的面貌出現。這種不在場的存在,懸置了一切在場的、合法的權力結構,懸置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使現有一切的在場無法對不在場的幽靈,進行編碼、分類與控制,反倒是不在的幽靈,展開對於在場的一切,進行全面部署與控制。我們的意識、身體、慾望、感知,化為數據,在程式、網路、機器之中轉換與逃逸。【演出內容】分身機器+虛擬藝術+虛擬劇場觀眾於華山 烏梅劇院與波蘭 沃茲瓦夫媒體雙年展兩地進行體驗。「華山1914文創園區」設「分身機器」與「控制系統」,透過移動機器人結合 360 全景 VR 攝影機,讓國外展場的異地觀眾穿戴 VR 頭盔,藉由高速網路,即時觀看來自「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 360 全景影像,兩者遠端即時同步移動異地觀眾穿戴 VR 頭盔,看到即時 360 度全景影像,如同身體即時分身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異地觀眾穿戴著 VR 頭盔,即時遠端操控機械人移動,如同真實的身體能夠在「烏梅劇院」自由走動,遠距親臨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現場。【演出資訊】5/10(三)-5/11(四) 17:00-22:00【演出地點】東3B 烏梅劇院【票價】免費入場【製作團隊】計畫主持人|陶亞倫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兼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共同主持人|廖峻鋒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及數位內容 碩士學位 學程 副教授蔡欣叡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及數位內容 碩士學位 學程 助理教授施香蘭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經理藝術統籌|陶亞倫展務執行|林品嫺、黃建榮、林祐頡、蔡孟汝、許瑋麟、裘世綱人機互動整合|林泓新媒體程式設計|林泓、吳泓澈機器手臂顧問團隊|達明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移動機器人整合|林泓、王文正機器人系統程式開發|Josuet Leoro機器人硬體設計組裝|王文正藝術專業展演與行銷團隊|華山1914文創園區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STC)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國立政治大學 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科學系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協辦單位:達明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華山1914文創園區波蘭 沃茲瓦夫媒體雙年展(WRO) --關於陶亞倫--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兼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的先鋒。曾獲MADATAC 馬德里 當代科技與影音藝術大獎、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 台北獎、台北縣政府獎;代表華人藝術界最具有當代藝術精神的李仲生當代繪畫創作獎,為歷屆最年輕的得獎人;為美國亞洲文化協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台灣獎助計畫之受獎人,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參觀與訪問;獲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 Headland Center for the Arts 邀請為駐村藝術家;受香港1a space 藝術空間邀請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為1a space第一位駐場藝術家;以及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頗負盛名的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Nordic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之駐場藝術家;獲 巴黎 西帖國際藝術村工作室獎學金第一名;受波士頓市政府之邀為波士頓交換藝術家;2014、2016、2018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型跨界創作計畫第一名。獲西班牙 MADATAC「馬德里 當代科技與影音藝術節」邀請個展於馬德里Media Lab Prado。西班牙 San Lorenzo del Escorial 市長邀請,個展於該市文化中心。2009年獲 奧地利 林茲OK center邀請,於該中心舉辦大型個展。並曾受邀個展於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香港 視覺藝術中心、舊金山 赫德蘭藝術中心、關渡美術館、伊通公園、双方畫廊等。作品亦受邀展出於2022克拉克夫數位藝術節。2022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2022義大利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2021雅典數位藝術節。2021義大利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0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2020香港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9雅典數位藝術節。 雅典 SYNTOPIA 電子藝術展。德國 威瑪藝術節。2019義大利 威尼斯雙年展。2019柏林 transmediale 跨媒體藝術節。美國 聖塔菲 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8波蘭 波茲南(調解)雙年展。巴黎 EP7 藝術空間。北京 中國美術館、北京 山水美術館、上海 藝倉美術館、韓國 光州市立美術館、首爾市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澳洲 黃金海岸市立美術館、橘市美術館、坎培拉Drill Hall美術館、雪梨大學美術館、墨爾本皇家科技學院美術館、伯斯P.S Art space、伯斯 弗里曼特雙年展、紐西蘭 威靈頓Aden美術館、紐約 台北藝廊、紐約The Sylvia Wald and Po Kim Art Foundation、義大利 米蘭國立藝術學院、芬蘭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馬尼拉 菲律賓文化中心、北京 索卡藝術中心、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帝門藝術中心、伊通公園、鳳甲美術館、双方畫廊、忠泰美術館…等地。 

【展覽】蒔繪˙華彩:臺灣總督府漆器與當代漆藝特展

蒔繪˙華彩:臺灣總督府漆器與當代漆藝特展主  題:蒔繪˙華彩:臺灣總督府漆器與當代漆藝特展展覽期間:2022/11/17-2023/05/14 (星期一及民俗節日休館)展覽地點:文物大樓2樓 鯤島風華特展室開幕時間:2022/11/17 下午2:00開幕地點:本館文物大樓1樓簡報室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官邸漆器400組(件),大部分產製於日本江戶時期,多以蒔繪技法呈現,件件精緻華麗。 本次展覽精選150餘件再現漆藝風華,以時代標記、紋飾解碼、漆皿之美三大主題,引領民眾領略漆器藝術之美及當時社會交際酬酢的禮儀規範。此外,為展覽注入新意,特別邀請32位臺日當代漆藝家共襄盛舉,包含有獲文化部頒授人間國寶殊榮之王清霜、李榮烈、黃麗淑及日本人間國寶山下義人等大師的精彩創作,希冀藉由不同國度、不同時代、不同技法的相互交流,激盪新世代漆藝創作能量,並提供觀者由不同的角度認識臺灣歷史文化。 

【表演】2023 開嘉 Open Possible Market

2023 開嘉 Open Possible Market 回來了!今年採雙月號,兩個月回嘉一次去年 La Rue 文創設計 來嘉帶給大家連續7場開嘉活動咖啡氤氳、霓虹派對 ⋯ 等活動主題今年預計帶入更多年輕、時尚元素全新企劃以不同面貌嶄新呈現!4月創刊號,預計邀請120家品牌+獨立樂團一起回嘉 .ᐟ.ᐟ.ᐟ 一起回嘉 .ᐟ.ᐟ.ᐟ⠀⠀開嘉!PLUS ++開一家理想中的店吧 .ᐟ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 活動資訊|2023開嘉.Open Possible Market◖日期|04.22 – 04.23◖時間|14:00 – 20:00◖地點|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指導|文化部◖主辦|嘉義市政府◖執行|LA RUE 文創設計◖視覺|yoga_woawoa

【展覽】【游走之前,凝結之後】:影像四人展

《游走之前,凝結之後》Before wondering, after condensing聯展藝術家:近藤悟、馬立群、Makoto Lin、吳孟真開幕暨藝術家對談 3/18(六)15:00-16:30 免費入場-----------------------————————————-------------------------------------------------------------------------------------------------------------------------------------------------------------------------------------------------------------------------------------我們身處在一個熟悉的地方(Place),一個擁有共同生活、記憶、經驗與認同,具有「在地性」(Locality)的「存在空間」。然而在日常中,人們常常會忽略這樣的客觀空間領域,甚至視而不見,但它如同陽光和水一般不可或缺,並與世界一同感知(perceving-the-world),影響、控制著我們的感受和行為的種種;藉由它的路徑,進入空間的人們也會因而產生了某種情緒和認知。這時也才發現,原來它與我們的關係無比密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我們生活形塑出所謂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Makoto、近藤悟、吳孟真、以及馬立群四位藝術家的作品,用他們看待城市面貌與文化地景的觀點各自建構了其獨有的空間特性、意涵,他們的影像彷彿領人進入一種「時空」,時間的流動性與視覺瞬間凍結的過程,不僅連結人們彼此熟悉的地方感,也讓感受其中的意識從宏觀的天地間游走,進入城市的微觀裡,在無限的世界中交互作用、描繪重構,進一步轉化凝結出新的想像。----------------------------------------------------------------------------------------————————————--------------------------------------------------------------------------------------------------------------------------------------------------------------------非計畫 宏觀近藤悟的海 -> 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從中意識到我們僅是在僅存的地表中去生存著,透過洶湧的海水,淹沒我們的感覺神經。非計畫 微觀馬立群的山水形 -> 從滔天海浪延伸過來將沙灘與海灘,轉化堆積成形為中國沈靜的山水畫,體現了兩者中間延伸的空間變化,是知覺性的觀察,也與近藤悟的作品形成一動一靜的變化,從中的拉扯感與延伸性帶給觀者一種奇異的蒙太奇。計畫 宏觀Makoto的表裡之城系列 -> 本身就是一種空間結構劇烈變化的體現,也是整體抽象視覺的核心,從馬立群的東方禪味的廣陌寂靜延伸到Makoto西式繪畫結構式的抽象變化;另一部分則是,透過MAKOTO重新詮釋的台北與高雄,去察覺都市規劃中某種懸缺的空間感,在視覺的移動中,去體現空間的建構與抹消。計畫 微觀吳孟真的塔城系列 -> 則是相對Makoto更近一步的去觀察整個城市的異質空間,在拼貼與重組之中,將城市空間切割出視覺不熟悉也不曾出現過的空間感。

【展覽】職人匠心-傳統工藝展

❉ 內容:傳統工藝的藝師們承載著歷史文化與技藝傳承的使命,扎根於臺灣各地,默默耕耘數十載,隨時代演變,傳統工藝極可能因需求降低或技藝門檻較高,消逝於時代洪流中。職人所流露的氣質,是追求完美的極致精神,職人所展露的技藝,是經年累月的積累成果,是生命所修煉及締造的專業與認真。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本年度邀請傳統工藝家分階段展出,第二階段分別為陳錫煌(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為林聰賢(燈籠工藝)、張健銨(客家獅頭製作)、吳登興(龍獅製作技術)、徐明河(傳統剪黏、交趾陶工藝美術)、洪耀輝(木雕)、涂素英(竹編工藝)、吳樹發(漆工藝—蓬萊塗),展出精湛的傳統工藝、展現所創作的工藝美學。❉ 展覽日期:111年11月1日至(二)112年3月19日(日)❉ 展覽地點: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藝靚坊、巧之藝廊(新北市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線上展覽:線上藝廊❉ 展覽網址:官方網站

【展覽】聚(東京 2020)

活動日期:2022/12/24~2023/3/5活動時間:每週二至週四 10:00 - 18:00 每週五至週日與例假日 10:00 - 12:00 (周一休館)展覽簡介:此作品由犬吠工作室所設計的桌子、長椅、凳子和一個舞台聚集而成,在視覺和物理上平衡兩種狀態:連續圖案的凝聚,以及分散或斷裂。林明弘深受家鄉臺灣所蘊含的文化實踐、歷史美學和行為之影響,凳子作為作品元素,其靈感來自過去在臺灣鄉村中常見的臨時露天電影院。凳子、長椅和桌子上的花紋皆挪用自傳統的臺灣花布,暗指出一種集體的記憶,並作為臺灣進入現代化時代的標記:從手工生產模式轉變為工業化生產,以及從農村到都市生活型態上的改變。

【展覽】美國華盛頓雙橡園台灣工藝展

活動簡介「美國華盛頓雙橡園臺灣工藝展」即將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時間10月5日正式開展。本次以「Green Talk—Taiwan Craft So Well」為主題,展出28件臺灣跨世代工藝家的作品,並從自然、精神到社會三個層面與國際開啟對話。活動內容介紹「美國華盛頓雙橡園臺灣工藝展」即將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時間10月5日正式開展。本次以「Green Talk—Taiwan Craft So Well」為主題,展出28件臺灣跨世代工藝家的作品,並從自然、精神到社會三個層面與國際開啟對話。面對「自然」,對話的是臺灣工藝多樣性的自然取材,以及可再利用的材料,例如以臺灣在地檳榔鞘膜為素材的作品;面對「物件」,對話的是職人與物件之間的工作精神,強調臺灣人的頂真精神與注重細節的工作倫理,例如呈現極高工作紀律的竹編器皿。面對「社會」(群體調和/自身反思),續將對話從物件拉入與生活的連結,拉開關照常民生活的一切對話,建立與國際間人與人的對話、自然的對話、精神性的對話以及社會的對話,例如建立飲食文化禮儀關係的餐桌食具等。最終將整體臺灣工藝導向Taiwan Craft So Well的目的,是希望觸動觀展者了解到臺灣工藝所談的是一種對生活的對待,是一種重視人文、自然以及社會的整體。美國華盛頓雙橡園為臺灣駐美代表接待會晤重要賓客的重要場域,這次展覽開幕盛逢國慶晚會,藉此向與會貴賓傳達臺灣綠工藝的精神:自然、循環、平衡、寬容和生命力,呼應臺灣與世界共同肩負地球的責任。晚會當天,將由參展工藝家帶領與會貴賓一起體驗臺灣的自然材料、臺灣工藝的工序過程以及文化意涵等。在面對疫後人類所處世界逐步歸位的混亂之際,希望透過本次國際展覽活動以臺灣綠色工藝精神與價值傳遞,向世界伸出文化友善之手。 展覽日期: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1月31日

【表演】2022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變化球」

111.10.22-112.1.2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及文化局園區(花蓮市文復路6號)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承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策展單位:Wata 哇大創意整合有限公司協辦單位:花蓮市公所、NSO國家交響樂團串聯3位策展人 x 10組藝術家 x 28組跳浪市集夥伴 x 3場藝術講座 x 2場體驗活動 x 2場作品演出 x 8場跳浪巴士策展人:Nakaw Putun、李德茂、張卉君藝術家:余欣蘭、李德茂X TAI身體劇場X陳昱榮、林淑鈴、金磊、陳勇昌、菅野麻依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X林盈潔X張根耀、Sandrine Deumier、SUPERFLEX、Y2K(周巧其、胡悠揚)開幕:10 /22(六)石雕博物館戶外及園區草地   14:00-14:45 開幕式14:45-16:15 作品導覽15:00-21:00 跳浪市集18:00-19:00 跳浪音樂會:NSO 國家交響樂團 X Ilid Kaolo 以莉‧高露 X Anu 阿努花蓮當代藝術品牌----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邁入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為花蓮新創當代視覺藝術品牌活動。Palafang是阿美族語「來做客、去拜訪」之意,「跳浪」則是地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期台11線尚未開通,東海岸的人們往來需沿海岸計算好浪的節奏,在礁岩之間跳躍朝目的前進。兩者皆具「回家」的美麗意涵。本活動以「花蓮當代藝術」為展示基調,並以「地方學」為策展核心概念,每一屆持續以視覺藝術展演形式建構花蓮當代藝術史之紋理脈絡。自去年第一屆花蓮跳浪藝術節主題「後花蓮八景」舉辦以來廣受好評,共邀請與花蓮各有不同緣分的10組藝術家,以繪畫、版畫、影像、裝置藝術、多元媒材展示等方式,以作品呈現呼應舊花蓮八景的當代風景。今(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1月2日辦理第二屆,主題定為「變化球」,由三位策展人Nakaw Putun、李德茂、張卉君領軍,邀請余欣蘭、林淑鈴、金磊、陳勇昌、菅野麻依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X林盈潔X張根耀、Sandrine Deumier、SUPERFLEX、李德茂X TAI身體劇場X陳昱榮、Y2K(周巧其、胡悠揚)等10組藝術家共同展出,作品類型包含地景裝置、錄像藝術、水下攝影、VR互動裝置等,除花蓮本地藝術家以外,本屆擴大邀請來自日本、丹麥及法國籍藝術家參與,透過藝術帶領群眾以不同的視角觀看花蓮。從花蓮世到人類世----以多元視野觀看「變化球」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也生活著許多其他物種,若是換個視角觀看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是否能有不同的洞見呢?《變化球》代表著透過不同物種的「眼球」所觀看的視角。眼見生態加速變化的地球,我們是否有智慧解答未來生存的挑戰?如何實踐永續的生活方式?花蓮,將作為一個重要的觀測站。第二屆花蓮跳浪藝術節循著地方學與人類世的觀點,從花蓮的土地紋理談起,主題「變化球」由三位策展人共同策劃,分別代表山林、海洋與宇宙視角,從花蓮出發,沈入太平洋暖流,再躍升至全球視野,透過跨越地域及物種的籓離,聚集藝術行動家(artivistes,藝術+行動主義)、原住民、生態保育者、哲學家及身心靈老師,傳遞存在於同一顆星球上,其他物種的聲音,試圖召喚更多行動者一起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藝文系列活動----鏈接花蓮的國際性、在地性、地方文化自明性除主題展覽之外,活動期間將辦理藝術導覽、演出活動、座談會及體驗活動等,包括10月22日開幕當日午後與知名的在地市集,希柏市集合作「跳浪市集」外,傍晚則邀請到金曲歌后及歌王Ilid Kaolo以莉‧高露、Anu阿努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這也是NSO首次移地花蓮於太平洋岸邊演出,為這一屆跳浪藝術節拉開精彩序曲。另辦理三場講座:「影像:數位風景揭露了什麼?」(10月29日)、「萬物交織的生命奧意」(11月19日)、「向海而生」(12月3日);以及兩場體驗活動:「我們都是海洋公民科學家─PHOTO ID科學生態紀錄」(10月25日)、「走入獵人山林場域—太魯閣qlubung 陷阱製作」(12月10日),兩場由TAI身體劇場的演出《獵徑》(10月29日、11月20日)。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表示:「花蓮當代藝術的核心精神,是一場自我探索、自我認同的冒險旅程,目標是展現對土地的終極關懷,這趟旅程無前路可循,必須披荊斬棘,循著獸跡建構獵徑,才能洞悉花蓮的真實。這是在這個時代辦理藝術節所必須擔負的責任與意義。」期間一連串豐富又極具啟發性的活動,帶你認識深度花蓮,請持續鎖定臉書粉絲專頁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關注各項活動舉辦及報名資訊。官方網站:https://2022.palafangart.tw/?fbclid=IwAR3vmOATYTdzYl_UcrL3W2dw1k64quEDmz2kCK6Gf2CsF-fgBejpccaxFEw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2021palafang.hualien.art.festival

Copyright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