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新聞

史博館歡度67週年館慶 迎向「史博68」、共創「璀璨永續」

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稱史博館)於12月2日歡度67週年館慶,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館慶派對,活動開場由曾與史博館合作「公益調香」的視障樂團Eye Music,特別獻上自創曲「等待世界回心轉意」為活動拉開序幕,象徵「揮別疫情陰霾、迎向光明願景」,同時也呼應了「史博68,璀璨永續」的館慶新氣象,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藉此盛會,特別致贈感謝狀給慨贈文物的藝術家賢達,並以回贈展覽圖錄的方式,致敬過去曾與本館合作過展覽的藝術家,另外,史博館新招募的新志工團隊首次正式亮相,為開館後的第一線服務持續暖身。會末發表「酷獸奇航」4款授權新品,吉祥物「酷獸」本尊現身穿梭其中,與歷任前館長黃光男、廖新田以及近百位嘉賓同歡共樂,充分展現史博館「蓄積能量,準備蛻變」,迎接嶄新的第68週年。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致詞表示,史博館歷來舉辦超過2,000檔膾炙人口的好展覽,在國家文物典藏、展覽場域與研究詮釋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相較於回首過去,梁館長特別強調史博館未來的願景展望,有關「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均依照進度如期如質進行。首先,「史博館修復及再利用」部分,一期的機電及結構工程已完成初驗,二期的室裝及景觀工程已完成決標;其次、「興建史博文物典藏庫房」部分,已於11月完成上網招標,12月底完成建築師徵選程序,史博館對於整體工程的管控,會協調廠商開立多點施工面,積極趕工,同時為兼顧品質,除委託專業監造及營造團隊外,也邀集專家學者組成每月督導會議管控,掌握工程進度。在展覽方面,史博館積極規劃開館兩大特展,將分別以本館珍藏的水墨書畫以及西畫為主題,期待帶給民眾更全面的藝術與文化饗宴;在教育推廣方面,招募新進的教育志工,將以創意共學為方法和觀眾一起努力,同時積極擴展與學校的策略聯盟,持續深化與城南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期待史博館未來開館之後,能與學校、社區建立長期紐帶,讓史博館深入地方扎根,服務觸及更多群眾;在研究方面,將舉辦「永續與創新國際研討會」,屆時將邀請立陶宛與日本等地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未來博物館面臨的鉅變潮流與轉型經驗。史博館期盼透過展覽、教育推廣與研究交流,為史博館的願景發展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館慶派對在歡愉氣氛當中,同時洋溢著濃濃感恩氣息。本(111)年度有包括黃前館長、汪選(汪中之子)、黃秋菊(張萬傳之媳)等8位賢達捐贈文物,充實國家典藏,史博館藉此機會頒發感謝狀表揚;廖修平、連寶猜及李秉圭曾與本館合作展覽並出版圖錄,史博館特此舉辦回贈圖錄,除了頒發感謝狀表達感謝藝術家對史博館長年的支持之外,同時彰顯其對臺灣美術教育的貢獻。劉延濤和傅狷夫兩項書畫研究獎學金的頒發,展現出史博館對於青年研究學者的支持,也意味著臺灣藝術研究領域的傳承。史博館特別在館慶為新進志工舉辦受聘儀式,歡迎即將投入史博館服務行列的新朋友—27位志工夥伴,史博館為了提供開館後最優質的第一線服務人力,特別提前佈署,以「創意共學」為宗旨,透過參與實踐考核的方式,從眾多報名者中精挑細選出27位志工夥伴,成為史博館志工服務團隊的生力軍,並在館慶由梁館長親自頒發聘書,顯示出史博館對於志工團隊的高度重視及期許。本次館慶派對也首次公開「酷獸奇航」4款授權產品,都是從史博館4件國寶與重要古物衍生出來的,包括原型是國寶「獸形器座」的《酷獸娃娃》絨毛玩具、原型是「虎形尊」的《阿虎抱抱枕》絨毛娃娃、結合「虎形尊」酒器特性的《阿虎開瓶器鑰匙圈》、以及原型是「東漢搖錢樹」的《招財聚寶盆》,史博館典藏國家珍貴的歷史文物資產,在善盡保存、修復、展示、教育的職責與功能之外,也希望能從傳統發掘創新,讓國寶重器也能透過授權開創新契機。呼應授權新品預告,館慶現場邀請的Eye Music樂團,全由視障音樂人組成,其中兩位團員曾與史博館公益文創合作,此次再續前緣,與史博共度67歲生日,最後與大家一起合唱生日快樂,他們歌聲讓現場貴賓為之驚艷。梁館長特別強調,每逢館慶也是史博館的感恩時刻,特別感謝藝術文化界及社會各界對史博館的支持和愛護,同時期許未來能與所有史博館同仁,秉持「好心情、好工作、好團隊」三好的精神,將史博館「連結、參與、創新、共融、永續」五大核心價值,用創意、創新、負責的態度落實在史博館的五大工作目標,進一步規劃出「月月有亮點、季季有特色」向社會各界積極展現,明年的開館在即,更凸顯出史博館67歲的生日別具承先啟後的意義,在現場祝賀史博館生日快樂的祝福歌聲中,迎向「史博68」、共創「璀璨永續」。

中臺灣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 各地社造團隊行動成果 營造美好生活願景

文化部指導、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中臺灣大造咖-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成果交流會」今天上午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實驗劇場展開,25組來自臺中、彰化、南投、雲林的社區營造團隊,展現他們的行動成果。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吾鄉工作坊執行長盧思岳、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老師等皆出席本場盛會。今年度中臺灣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共遴選出58個社造團隊,以文史、旅遊、藝術、食農教育、公民審議等不同面向關心地方議題,社團法人臺中市國際關懷印尼協會獲互助共好類計畫,製作Podcast、Youtube節目關懷在臺印尼人的生活,舉辦印尼獨立建國紀念日慶祝活動,發揮社群協力精神,促進台印文化交流。臺灣創生發展協會聚集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員林市的年輕人,發起「米街回春」小鎮社造計畫,以在地美感培育、田中共學堂、老街聽故事等方式,凝聚在地人的力量,保存田中老街的文化特色,同樣獲得互助共好類計畫。另有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等12個社團,組成編輯小組,進行文史調查、職人訪談、社區活動紀錄等,進行訊息傳播,傳達生活情感,深化社區意識認同,皆獲得自主參與類計畫。尹館長表示,彰化生活美學館在文化部的指導下,以區域中心的架構推動中臺灣社區營造工作,對於地方的社區營造工作計畫,給予支持。透過委員訪視輔導、業師陪伴、影像歷程紀錄、期末成果等方式協力,輔以多元化的資源媒合及意見共學。本次成果交流會,將各地社區營造團隊計畫的年度行動,從「文史」、「生活」、「未來」面向進行策展,讓大家看到社區營造工作者的努力,以及他們對於在地美好生活的願景。在成果交流會中,每個社造團隊都是自己的策展人,凝聚各項推展的實踐歷程。而成果展只是個開始,社區的行動還沒有結束,社區營造需要「大家齊聚完成公共事務」,齊聚造人、造事、造未來,共譜社造行動結晶,享受聆聽、發聲、對話,共創共好的無限可能。今年成果展以中臺灣大造咖的「三造」為主題,分別是「造文史」──文史調查及出版、「造生活」──共創生活及「造未來」─數位社造,現場展出社團刊物、藝文創作成果及影像紀錄,展現各社造團隊的特色與活力。現場更邀請臺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表演計畫成果風華再現沙轆社-「牽田舞」,以平埔族拍瀑拉語言及舞蹈,宣揚傳統平埔祭祖文化。展覽期間並透過座談、歷程影像發表及交流活動,引領大家深入認識社區營造理念,認同在地意識與文化發展,一起為激發地方生機而努力!為促進中臺灣社區營造蓬勃發展,會中特別安排座談會,由齊聚的社區營造工作者激盪交流行動策略,並請參與計畫輔導的吾鄉工作坊盧思岳執行長及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老師,分享「地方創生再進化」及「數位社造新世代」議題。希望藉由座談會集思廣益,持續推動地方文化發展。

光復新村青年前進米蘭時尚週

來自臺灣的珠寶設計師陳瀅珍與楊驊恩,於105年共同成立璞乙有限公司,並進駐臺中霧峰光復新村,成為當地第一批新創青年,期望發展臺灣本土手工珠寶,讓臺灣品牌登上世界舞台。109、110年與它好好國際有限公司參與了文化部「輔導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進駐文化創意聚落」計畫,透過輔導聚落店家間的合作、精進自身技能、參與國內外大小展覽展售活動、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將自身所學傳授給設計系學生,鼓勵學生投入金工發展。透過在光復新村這幾年的耕耘,璞乙有限公司於110年從光復新村期滿畢業後,在臺中市開店成為嶄新的里程碑。2022年獲邀參加米蘭時尚週參展,主辦單位採用陳瀅珍的作品《蒲公英的月球之旅》作為宣傳首圖,讓全世界驚艷,成功將臺灣珠寶推向國際,成為參與展出的臺灣新銳設計師,未來也希望持續發展臺灣自有品牌,讓臺灣的創意設計登上國際舞台。

「3D掃描影像展-點實成真」 在沉浸的氛圍中 見證臺灣古蹟百年風華

「3D掃描影像展-點實成真」於今(14)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探索館舉辦開幕式,邀請民眾透過沉浸式的展覽體驗,一同見證臺灣古蹟百年風華。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致詞表示,自古以來人們不斷的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來記錄、表達立體的場景與物件,隨著3D掃描技術的發展,人類的「視界」也從二維進入到三維,並成為現今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面對天災人禍的各種威脅,運用3D掃描技術,可以做為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的技術,未來如有毀損,可運用3D掃描資料來進行重建。陳局長說,文資局自104年起陸續針對臺灣有形文化資產進行3D數位化掃描,掃描的文化資產小至文物、單一的古蹟,大到整體性的文化景觀、聚落建築群或是考古遺址,針對不同的文化資產在3D掃描技術上的運用也有所差異,如此得以詳實記錄文化資產的重要資訊,可供文化資產日常管理、保存和修護運用。文資局並表示,本次展覽以「點實成真」為名,共規劃七大展區包括「城市風景劇場」、「開箱古蹟」、「凝視之物」、「雋永而不朽」、「印象光雕」、「透視光牆」、「夢遊古蹟」,運用文化資產3D點雲資料,透過各種光學的方式讓它再現眼前,希望民眾透過沉浸式展覽,彷彿親臨古蹟歷史現場體驗、欣賞文化資產之美,用新世代的觀賞視角,再度詮釋臺灣文化資產的創新價值。展場的設計是從臺中火車站出發,瀏覽臺灣文化資產的縮影,並透過體感互動與3D科技圖像走入古蹟之中,借助3D掃描點雲資料及環景影像技術,民眾可充分感受3D掃描的真實感與影像再利用的多重可能性,可以將古蹟逐一解構與重組,也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輕鬆探索古蹟,感受3D掃描影像帶來的新體驗,輕鬆穿梭在文化資產的歷史長河裡。展場的最後,還運用3D列印技術,結合動態光影,完整展現出國定古蹟「原臺南測候所」的360度結構之美,並作為3D數位重建的試金石。展覽內容豐富,展期至112年3月4日為止(週一休館),歡迎前往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探索館參觀,欲知更多展覽訊息請至文化部文資局官網或臉書專頁查詢。 【3D掃描影像展-點實成真】 時間:111年9月6日起至112年3月4日,週二至週日9:00-17:00 (週一、除夕休館)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S01探索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國美館X科博館聯手推出走讀活動 一次體驗科技在藝術及科學的應用

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於10月22日(六)推出 「逗‧留—科技小旅行」藝術X科技走讀活動,在藝術與科學兩個領域上,創造出新型態的科技小旅行體驗。隨著科技的創新,大多數人都有手機,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更帶給我們便利的美好生活體驗。本活動透過國美館U-108 SPACE 「reCONNECT 2022:BORDERLESS CANVAS」展覽(2022.10.18—10.30)及科博館「藝境 · 異遇—追尋古菱齒象的跨海蹤跡」展覽(2022.10.21—2023.1.8),兩個不同屬性的展覽結合攝影走讀遊程,讓民眾運用手機擷取生活周遭的美好風景,並深入淺出引導觀眾體驗多感沉浸與創新服務,讓民眾一次掌握科技在藝術及科學兩領域的創新應用型態。國美館廖仁義館長表示,國美館長期透過數位創新的展覽、活動引導觀眾體驗數位藝術美學,本次活動,更帶領觀眾欣賞「reCONNECT 2022:BORDERLESS CANVAS」異地共演的精彩作品。該展由新媒體藝術團隊「超維度互動(Dimension Plus)」規劃,邀請香港媒體藝術家林欣傑、韓家俊及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魏廷宇、蔡奇宏,以此計畫為核心創作,從直視由超現實推演而生的混沌、記錄與重植消逝中的城市地景,到建構多人互動和對話關係的手機介面,連結了兩地藝術家及觀眾,相互激發沉浸展演多樣性以及異地共演的作品。而科博館「藝境 · 異遇」是東海大學與科博館的跨域合作計畫,透過真實數位孿生Live Digital Twin、點雲技術三維重建、感測互動等概念,展現科博館30年來的蒐藏與研究,以打撈自臺灣海峽澎湖水道的化石證據,見證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動物群跨越海峽、開疆闢地般地來到了臺灣的遷徙蹤跡。觀眾藉由科技身歷其境,一窺史前動物的奧祕。本活動的走讀遊程,串連臺中草悟道生活圈的建築特色,從國美館到科博館的小旅行路徑,邀請攝影老師陳朝宇帶領民眾漫步草悟道,拍攝出屬於自己的攝影作品。整個走讀小旅行,以美感建築及攝影的角度貫穿整個行程,讓民眾體驗當下能透過數位影像,將美好的畫面延續留存。遊程中的代表性建築有: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勤美誠品、綠光計畫、審計新村等,除了藝術與科技領域,更結合老屋改造再生及自然元素與建築融合的議題,透過導覽及攝影教學的方式,將增加科技走讀活動的趣味性,非常適合大眾共同參與。相關展覽及活動詳情請參考國美館官網: www.ntmofa.gov.tw及科博館官網:www.nmns.edu.tw/ch/。

「2022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 激發博物館文化科技跨域創新火花

文化部主辦、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2022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競賽,以「Hack for Museum」為主題,針對博物館「展示體驗及教育推廣」,鼓勵參賽團隊提出具備5G特性與科技應用的創意提案,今(29)日經過腦力激盪及熱烈的決賽發表後,最終共有6組優秀團隊脫穎而出。「2022第2屆文化科技黑客松」以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國立臺灣文學館5間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做為命題方向,號召黑客運用沉浸式體驗、互動式、想像性三大構面,創意發想博物館如何跨域運用科技提升服務內容及品質。在黑客松活動期間由實戰經驗豐富的業師給予團隊指導諮詢,特別邀請19家國內知名的資通訊業者,提供相關產品及服務激發黑客的創意應用,進而解決博物館的需求。此外,中央研究院、文化內容策進院也提供數位資源及工具,增進更多文化結合科技發想的可能方向。本屆參賽提案作品多元且質量俱佳,在文化內容及技術應用、創新性及可行性綜合評比下,由「軒布得獎的是:東得融東搶!」團隊以「尋找雲之獸」奪得冠軍,從國立臺灣博物館《捉迷藏》出發,結合5G Web AR、AR互動牆、環形沉浸投影等多元科技,策劃尋豹冒險、山影尋豹及隻手尋豹,引導觀眾深度互動、高度反思。亞軍則由「Xanthus冉色斯」團隊以「臺博館『守護精靈』虛擬體驗APP導覽計畫」獲獎,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場域,設計「守護精靈」虛擬偶像導覽地圖,結合AR空間、實境解謎互動、VTuber,以遊戲式世界觀,創造博物館的趣味體驗;季軍為「ARTOGO」團隊的「霓虹計畫—解放被禁錮的靈魂」,發想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運用5G特性、3D數位建模規劃線上展,提供友善行為不便者的眼控滑鼠及語音導覽,讓線上觀展有身歷其境的體驗,探訪博物館不再受限;優選則有3件,分別為「超智諮詢有限公司」團隊的「AR室內導覽互動小精靈」、「一堆磚頭」團隊的「一桿稱仔」,以及「CT前鋒隊」團隊的「黑水溝驚魂」。文化部表示,數位匯流及文化內容的整合促進了文化科技的發展,第2屆黑客松從博物館核心價值出發,透過不同領域人才的創意發想,使博物館得以科技工具轉譯知識內涵,並讓更多觀眾親近或深入瞭解博物館的服務。黑客松優秀團隊未來都有機會接受跨域人才培育輔導,透過實戰演練加速提案落地實現,進而在市場上發光發熱,成為業界的領導者。文化部將持續和文化內容策進院等單位合作,鏈結多元人才共襄盛舉,推動文化產業智慧轉型創新變革,開創更多文化科技發展的可能性,提供相關人才發揮的機會及舞臺。

2022曼谷臺灣影展開幕 手繪電影海報與臺語片 臺灣電影經典元素在泰國重現

由文化部駐泰國文化組與泰國Documentary Club攜手辦理的「2022曼谷臺灣影展」昨(26)日在曼谷知名連鎖戲院SF Cinema MBK盛大開幕,本次影展精選10部長片與1個短片單元在泰國放映,開幕片選映曾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的楊德昌《恐怖份子》,該片在開幕前預售的兩場次共逾四百個座位近乎全數售出,顯示臺灣電影的魅力深受泰國影迷的支持與喜愛。本屆影展放映影片包括被譽為臺語片時期代表作之一的辛奇《地獄新娘》;探討社會高齡化與長照議題,亦為資深演員小戽斗生前最後演出的洪伯豪《老大人》;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信堯的紀錄片作品《北將七》;由梁哲夫執導,為臺灣首部以泰山為主角的原創作品《泰山寶藏》;獲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易智言《廢棄之城》等,呈現臺灣電影多元特色。開幕當日邀請到泰國電影檔案局長Chalida Uabumrungjit、泰國文化部國家博物館辦公室主任Nitaya Kanokmongkol、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代表Kemapsorn Suwannarat、日本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所長栗山政幸、泰國明星Ratthanant Janyajirawong及電影與藝文界人士等出席現場共襄盛舉,現場熱鬧非凡。駐泰國代表處大使莊碩漢致詞時表示,本次開幕片《恐怖份子》以80年代的臺北為背景,記錄了與現今大不相同的城市氛圍,搭配虛實交錯、發人深思的劇情,正是楊德昌電影的魅力所在。今年影展邁入第5屆,選片多元,除了劇情片與紀錄片,還有臺灣製作的動畫片,希望泰國的觀眾能透過這些影片,體驗並享受臺灣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並期待臺泰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此外,本屆影展特別邀請擅長肖像畫與電影海報創作的泰國藝術家Banharn Thaithanaboon繪製主視覺元素,將臺灣戲院早期手繪電影海報的風格在泰國重現,讓泰國影迷爭相蒐藏影展海報。而在影展開幕前一日,Documentary Club在得知臺灣國寶級手繪電影海報畫家陳子福逝世的新聞,亦特別在臉書發文悼念,並向泰國影迷強調本次影展所放映的《泰山寶藏》,當年在臺灣的宣傳海報,即是陳子福大師的作品。影展舉辦地點除了曼谷,更在清邁、合艾、宋卡等地放映,並有映後座談等系列活動,期待透過深入泰國各地,讓更多身在泰國的觀眾能夠貼近欣賞到臺灣電影的經典與創意。

GIMA 就是現在! 第13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第13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於今(15)日公布,由本屆評審團主席許哲珮、Leo王、三牲獻藝、恐龍的皮、血肉果汁機等嘉賓,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1樓前廳迴廊揭獎,並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公布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謝明通(阿通伯)。本屆金音創作獎由許哲珮擔任評審團主席,許哲珮天馬行空的創作風格,成功在華語樂壇創立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近年更多次獲得金曲獎、金音創作獎的肯定,預期將為本屆金音創作獎帶入跨界多元同時具備音樂力的觀點。入圍記者會除了由與金音創作獎淵源頗深的金獎音樂人Leo王擔任揭曉嘉賓外,也特別邀請臺灣相當具有特色的三組「蒙面系」樂團:三牲獻藝、血肉果汁機及恐龍的皮,為本屆入圍記者會增添話題,現場白鯧魚、藍腹鷴、臺灣鐵馬、豬頭、恐龍排排站畫面趣味橫生,宛若置身動物園般熱鬧,也象徵金音創作獎涵蓋搖滾、民謠、嘻哈、電音、爵士、節奏藍調等多元音樂類型、音樂創作百花齊放。選擇以不露臉方式面對歌迷的音樂人,讓外貌不再成為決定勝負的因素,用音樂創作為自己說話,表達對音樂的純粹信仰,也實現創作者回歸音樂本質的理想。本屆經評審團評審後計有111件作品入圍,將角逐21個獎項,並由許哲珮公布「評審團獎」得主為珂拉琪,珂拉琪以獨立樂團的型態在網路竄起,不只吸引眾多樂迷,也在文學、社會學等領域獲得許多討論,表現了新時代臺灣自由與自信的音樂樣貌,用豐富的語言歌唱這塊土地的歷史,不只是柔聲細語,也能憤怒吼唱。「特別貢獻獎」得主則為謝明通(阿通伯),成立三十餘年的阿通伯樂器行,雖然老闆謝明通先生已於 2006 年辭世,但在過去,他致力於讓臺灣跟上世界的腳步,引進許多國外器材販售;其獨特的經商理念與待人接物的幽默風格,使阿通伯樂器成為愛樂者間重要的交流據點,影響不少當今幕前、幕後的資深音樂人們。今年的金音創作獎為因應電子化及簡化報名流程,自本屆起「數位發行」及報名「亞洲創作音樂獎」、「現場演出獎」之作品,全面採用線上報名,不再寄送實體專輯資料。經統計,今年共計3,725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年來最高件數,而835張專輯/EP、49件現場演出影片多數皆採線上報名,顯見數位發行漸成潮流,而線上報名方式亦有助於提高國內、外參賽者報名意願,期能持續鼓勵更多優質音樂人才。今年的亞洲音樂大賞活動(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將於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華山倉庫群及Legacy Taipei舉行。第13屆金音創作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5日星期六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詳情請上活動官網及金音創作獎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優席夫2022年新作《聽見豐收的聲音》 柏林藝術週首展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德國柏林Kuchling畫廊(Galerie Kuchling)合作,將於今年柏林藝術週(Berlin Art Week)展出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優席夫2022年新作「聽見豐收的聲音」等系列作品,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28日止,地點即為Kuchling畫廊。優席夫作品曾多次獲邀參與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藏家遍及巴西、澳洲、香港、英國、西班牙、加拿大、臺灣、新加坡、法國、韓國各國,畫作並曾獲總統蔡英文官邸收藏。柏林藝術週是每年秋天柏林藝壇最盛大的藝文盛事,Kuchling畫廊為柏林地區新興的藝術展覽空間,歷年策劃風格多元的當代藝術展,每每獲得國際藝術界關注。此次優席夫獲邀參與,展出作品涵蓋原住民主題延伸至南島文化脈絡,將在柏林藝術週展現臺灣獨有特色,並與國際藝壇對話。旅居英國的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以其飽滿、大膽、充滿張力的作品特色享譽國際,舉凡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美國紐約地下鐵車廂、臺灣桃園機場等,都可見其精彩畫作。「優席夫」在阿美族語是「賜予豐盛」之意,本次展覽也將這樣的豐盛從英國帶往歐洲內陸,在柏林展現臺灣藝文的飽滿與豐盈。駐德文化組與中東歐地區重要文化場館及展會合作,致力引介臺灣原住民各族群多元豐富的文化樣貌予當地民眾;5月於奧地利維也納及匈牙利布達佩斯推廣達悟族當代音樂及傳統樂舞文化、9月支持排灣族舞蹈團體蒂摩爾古薪舞集和太魯閣族TAI身體劇場藝術總監瓦旦・督喜赴德國參與杜塞道夫舞蹈博覽會,現則回到德國首都柏林,透過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的當代藝術作品呈現南島文化生命力。展出地點:德國柏林Kuchling畫廊(Galerie Kuchling)展出時間:即日起至10月28日推廣活動:9月14日19:00展覽開幕(Kuchling畫廊)9月16日19:00優席夫講座(駐德國代表處文化廳)9月17日16:00優席夫面對面(Kuchling畫廊)活動網站:https://galerie-kuchling.de

從校際到國際 Young Talent新鮮秀集結7位南北時尚計畫獲獎設計師 7段獨立風格的時裝敘事 多元風格一次呈現 3位藝名人首次步上伸展台 跨界展演力挺時尚實力新秀

文化部主辦「2022臺北時裝週SS23」,今(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辦理第2屆「Young Talent新鮮秀」,設計師來自文化部與教育部合作臺北時裝週校際展演所遴選出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于淇安、林玥妤、陳韋杉及實踐大學時尚設計系蔡又軒,以及2021年高雄市政府青年局「高雄時尚大賞」獲獎的李亨、姚孟潔、郭恆生等7位學生新秀,共同發表1場時裝動態秀,展現新一代設計師豐富的創意,見證臺灣時尚產業明日之星的誕生。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對於時尚設計師的養成,臺北時裝週這個平台絕對不遺餘力,先遴選四個學校參加「校際展演」,再從中挑選出表現優異的設計師,並納入具規模的地方性比賽,如高雄時尚大賞選拔出的新秀,一起走一場「Young Talent新鮮秀」,之後進階與來自其他全球時尚比賽的獲獎者,共同參加「New Breed新生代品牌秀」,之後再進一步成長,在每次的品牌秀中,保障3至4家新銳設計師品牌,期盼有朝一日能成為國際品牌。李次長進一步說明,展望未來,文化部有二個期許,一是「時尚要深耕文化」,以時尚詮釋情感,並將個人的感受及體悟呈現在作品中,展現更豐厚的文化意涵,二是「重視市場」,除了講述自己的人生哲學外,不論是面對小眾或大眾市場,在美學方面也要重視客戶感受。最後感謝新秀持續參加臺北時裝週,注入更多創意想法與突破。本場秀也特別邀請新生代演員吳承洋、原子少年木星羅奕傑及女人我最大主持群之一的卞慶華,一同展演Young Talent設計作品,成為跨界新生代的合作舞台,此外,更邀請樂天女孩陳詩媛等多位廣受年輕世代歡迎的藝名人出席看秀,力挺臺灣設計新星。本次的Young Talent新鮮秀,7位新秀設計師各自以不同的角度,用10套服裝完整詮釋自己喜歡的領域主題,從陰鬱怪誕但簡潔俐落到絢麗繽紛的印花提花、從主張舒適實穿、日常行為的哲學探討到創新禪風、月球探索、黑色科技,7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都能在設計與理念闡述中找到美感與市場性的平衡,透過年輕新秀獨到的思考與主張為臺北時裝週注入創意活力,也讓國際看見臺灣時尚生命力,也期待這些時尚新星能有更突破但不失商業性的作品,甚至在永續基礎下,能持續透過多元跨界合作碰撞新火花,讓臺北時裝週的五大主張從這些新一代時尚生力軍開始。 

Copyright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