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新聞

2022臺灣文博會年度主題、主視覺揭曉 「RESONANCE ISLAND群島共振」 在多元觀點裡共振出島嶼動能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即將於8月5日在高雄登場。隨著「2022臺灣文博會」進入倒數階段,文化部、台灣設計研究院今(19)日揭曉策展團隊、年度主題及主視覺,由建築跨域資深策展人龔書章擔任總策展顧問、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林昆穎擔任總策展人、三頁文創辦人暨視覺總監顏伯駿操刀主視覺,以「RESONANCE ISLAND群島共振」為年度主題,邀請人們透過體驗與創造,共振出臺灣的模樣,也為今年移展高雄揭開序幕。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致詞時表示,2022臺灣文博會是第一次離開臺北,以「群島共振」為主題,期待藉由嘗試離開臺北,更清楚看見島嶼的形狀,真正感受臺灣這個海洋國家的樣貌,讓文博會的角色及能量得以充分發揮。李靜慧指出,除了文博會,文化部今年在高雄舉辦了金曲國際音樂節、金曲獎、「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全國文化機關首長會議也將移師高雄,希望讓大家以不同角度看臺灣、看世界,一起學習、感受、理解「島嶼的形狀」。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表示,今年是文博會歷經11年後,首度離開臺北移師高雄,由文化部發揮「群島共振」精神,帶領藝文能量從高雄開始壯大,進而關照全臺,也將是地方首度積極響應參與。我們發起「臺灣設計.設計臺灣」活動,推出30條文博遶境限定版高雄文化路徑,並結合北號誌樓、雄鎮北門、哈瑪星貿易商大樓、紅磚街屋、高雄港港史館等共計六處充滿歷史回憶的空間,一起以文創設計重啟,展現高雄豐沛的文創設計能量;另外也推出「臺灣IP.高雄原創」計畫,由高雄在地IP代表「工人漁婦」帶領六位來自高雄原創「臺灣IP」貼圖明星創作者推出一系列「聊療」特別企劃,相信2022年臺灣文博會來到高雄,將是文博會繼續壯大的起點。總策展顧問龔書章指出,2022年臺灣文博會以「群島共振」回應4個關鍵提問,包含文博會將如何整合、串連、啟動15+1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將臺灣多年累積的文化內容、科技能量、商業體驗關係形成完整生態性?如何以城市策展概念,展現城市治理、生活面貌及文化體驗?如何讓新生代以自己的概念,定義地方的藝術、飲食、族群等,讓地方成為重要的文化載體?龔書章強調,期待藉由臺灣文博會定義亞洲的文化定位、文化內容及文化元素,以群島共振一個獨特、多元、融合的臺灣。橫向連結,號召文博會與地方產業共振「臺灣文博會」自2010年開辦以來,從商展形式出發,逐步納入文化概念策展,接著更以深度議題式策展,提出清晰精準的文化內容主題論述。而在走過第一個十年之後,「2022臺灣文博會」更跳脫文創產業垂直鏈的概念,橫向連結文創產業的工藝性、文創交流的媒體性、文創作者的和諧社會、都市建設的自然作用,讓人們用身體感受文創產業的一體鏈結、共振出島嶼脈動。在熱烈的島嶼上,共振出珍貴的臺灣今年「臺灣文博會」由林昆穎擔任總策展人,以「RESONANCE ISLAND群島共振」為題,呼喊出體驗至上的島嶼宣言。林昆穎表示,臺灣是一座由多樣生態、多元文化匯聚而成的和諧之島,無論是壯闊的高山、深海、城市建設;日常的每道菜、每首歌、每句祈禱,都在宏觀與微觀的交織中,成為我們的文化與生活。他也邀請人們在這座熱烈的島嶼上來場壯闊的移動,一起自信地冒險、創造各種連結,看見並成為臺灣的文化風景。扣連環海與群島意象,以紋理結構出強烈動感知名設計師顏伯駿操刀臺灣文博會主視覺。呼應臨港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展覽館兩大展區,顏伯駿在視覺元素上特意扣連環海與群島意象,並透過不規則的造型拼接,展現連動的多元性,同時以綿密交錯的紋理結構出強烈動感,凸顯臺灣文化源自複多觀點的相互交融、共同振動。顏伯駿表示,「這次的主視覺以島嶼為核心,連動群島共振、向外擴散,寓意多元的文化觀點,在動態共識裡共振出更大的文化動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島嶼文化自信。」主題展區:以體驗創造,開啟島嶼壯遊而在展區規劃上,今年文化策展區將落腳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其中主題館規劃「環島運動場」、「島嶼大飯店」、「寶島冰果室」三大體驗創造主題,為觀展民眾開啟一場島嶼壯遊。走進工藝館,看看百年來的人們如何在一次次的移動與冒險間,因應生存所需創造出一件件工具,這些過去的生存路徑又如何流轉成如今的工藝精神;接著造訪「嘉義館」,在跨時空仕紳的沙龍現場,感受嘉義的舊與新;最後前往「馬祖館」,在茫茫迷霧裡、四鄉五島中,對飲一杯時光釀製的酒。文創及IP圖像授權展區:開啟無敵連結,打包冒險故事至於文創及IP圖像授權展區則落腳高雄展覽館,在近500個文創及IP圖像授權參展品牌共襄盛舉下,感受文創品牌展區的「理想冒險」與IP授權展區的「無敵連結」。主題策展區將設置十個創作者的行李箱,一個行李箱就是一段創作者的冒險故事,歡迎觀眾加入這場創意旅程,也將這些冒險故事打包回家。同步串連兩大線上平台,7月強先登場除實體展會外,臺灣文博會全新推出「CET+」線上平台,透過線上與線下整合串接,促進與國內外買家交流及商品流通,另同步與國內文創電商平台PINKOI合作推出線上文博專區,兩大線上平台同步於7月搶先登場,期望透過線上虛實整合串接,協助國內參展業者一同開啟新市場、新商機,期能全面帶動文創及藝文周邊產值提升。文博會南下高雄,以輕軌連結出文化路徑今年「臺灣文博會」移師高雄舉行,在展覽內開啟一場場島嶼壯遊,也號召人們搭上新環狀輕軌,造訪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展覽館兩大展區。高雄市政府也於展期間另規劃串聯高雄城市各大據點、周邊店家及推出各項主題遊程,展開島嶼文化路徑。此外,今年二度參與的「看見台灣基金會」,於展期間規劃「精緻美食文化論壇」,同時於展區內規劃展示及各項體驗活動。「2022臺灣文博會」即將於8月5日至8月14日盛大開展,其中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展期自8月5日至8月14日;高雄展覽館緊接著在8月10日至8月14日登場。高雄展覽館開展前兩日(8月10日及11日)僅開放專業人士入場,詳細資訊請至官網查詢。【2022臺灣文博會開放時間】高雄流行音樂中心:8月5(五)日至8月14日(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高雄展覽館:8月10日(三)至8月14日(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8月14日至下午5時結束,8月10日及11日僅開放專業人士換證入場)

紐約亞洲影展7月15日揭幕 6部臺灣電影重磅登場

今年邁入第20屆的紐約亞洲影展(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將於7月15日至23日舉辦,本屆臺灣電影單元陣容堅強,共有《一家之主》、《售命》、《頭七》、《初戀慢半拍》、《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青春弒戀》共6部長片及臺美合拍短片《桶妝仙女》獲邀,於林肯中心電影協會(Film at Lincoln Center)及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放映,其中《一家之主》導演王希捷和《售命》導演鄧仲謀將赴紐約與影迷見面。經歷兩年疫情侵擾,紐約亞洲影展重回戲院現場,影展總監山繆‧傑米爾(Samuel Jamier)表示,「我們對於疫情期間仍有許多兼具品質及多元性的好作品印象深刻,尤其能從亞洲邀請貴賓來到紐約特別令人雀躍。紐約亞洲影展為鼓勵電影工作者大膽突破想像,向國際傳達獨到電影視野,特別設置『突破新視野最佳劇情片獎』(Uncaged Award for Best Feature Film Competition)。來自臺灣的《一家之主》與其他國家6部影片共同入圍,將在影展中宣布最後得主」。《一家之主》導演王希捷從劇場編導跨界電影製片,細膩刻畫即將邁入退休的中產階級職業婦女。本片開發階段即獲釜山影展亞洲創投單元百萬大獎、文化部優良劇本獎,也是文化部影視局105年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得主。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表示,紐約亞洲影展致力呈現亞洲電影的最新風貌,本次臺灣單元選片網羅近兩年新作,透過臺灣新一代導演的鏡頭語言,呈現臺灣多元且類型豐富的作品。本屆影展有來自臺灣、香港、日本、中國、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蒙古、新加坡及美國等國60多部影片,而在文化部及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支持下,臺灣共有6部長片參展。詳細內容請至官網(https://www.nyaff.org)查詢。

國美館「做工的人」特展《無言的山丘》經典電影30週年放映及映後座談 導演王童與女主角楊貴媚影后暢談電影生涯轉折與精采演出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推出重建臺灣藝術史大展「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正熱烈展出中。呼應本次特展展出之「礦工」、「勞動身影」等重點內涵,及2022年適逢以礦工與村民各勞動樣貌生活為背景之臺灣經典電影《無言的山丘》上映30週年,國美館特於展覽期間規劃跨域推廣活動,於今日辦理經典電影放映及映後座談,為觀眾播映《無言的山丘》數位修復版,並邀請本片王童導演、女主角影后楊貴媚女士出席,由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林盈志副執行長主持,共同進行映後座談,現場民眾反應熱烈,座無虛席。本次映後座談由國美館廖仁義館長開場,廖館長說,30年前曾看過《無言的山丘》,30年後再看依舊感動。在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林盈志副執行長的幽默主持下,由王童導演及女主角楊貴媚娓娓道來對於當年本片的選角,詮釋女主角阿柔的心情,以及本片當時開拍的時空背景。王童導演說,當時選擇楊貴媚當女主角,是因為我要演員,而非明星,真正的演員是藝術家,是要紮根在土地上。國美館說明,為感念知名前輩藝術家「礦工畫家」洪瑞麟家屬捐贈大量作品予文化部由國美館代管,並表彰洪瑞麟對臺灣美術之貢獻及定位,特別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特展,並規劃多元面向的藝術推廣與跨域活動。這次電影放映座談感謝王童導演、楊貴媚影后、主持人林副執行長三位出席嘉賓,和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等單位的幫助。國美館未來與各單位將繼續推動合作,一起為重建臺灣藝術史、推動藝術文化而努力,讓國家的公共藝術文化資產與大家更常見面。本次展覽透過結合電影座談跨領域的推廣,帶領大家一起更深入瞭解洪瑞麟的時代,以及更多藝術家對各領域的互動。如自日治以來礦工的勞動、生活、社會環境,從更多角度認識勞動者的面貌與生命故事。《無言的山丘》於1992年首映,為王童導演「臺灣近代三部曲」之第三部曲。片中描繪日治時代瑞芳地區礦工與鄉村居民為了生存而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卻須面臨殖民政府與礦場主人的高壓管理、礦坑難以預測的各種風險、疫病和貧困對性命與謀生等種種磨難。鏡頭下呈現出當時社會底層勞工與人民的無奈、辛酸,及為追求更好生活、彼此照應而堅忍求生的可貴人性。影片甫上映即榮獲當年度金馬獎6項大獎與國內外多項大獎肯定,深獲社會矚目,至今持續譽為經典之作。映後座談中,王童導演暢談本身美術專業背景及與龍思良、李石樵、吳耀忠等藝術家交流情誼與藝術觀點等,對其創作思想與作品的影響和啟發,更談及本片及導演生涯裡,與影后楊貴媚等演員合作互動過程中深刻印象的故事。楊貴媚則談及與王童導演的合作,可說是演藝生涯重要的轉折,尤其導演對於角色及服裝的要求,至今仍是難忘的回憶。王童導演進一步分享,對土地與身分的認同和藝術創作的「純粹」是他一生創作的重要觀念。國美館「做工的人」特展概述洪瑞麟藝術歷程及創作觀念、對於「勞動者」與「礦工」作品的關注,以及他在20世紀臺灣美術寫實風格中的代表性地位。並進一步從洪瑞麟一生關注的「勞動者」重點主題延伸,精選20世紀臺灣美術史上更多藝術家之更多各行業勞動者雕塑、繪畫、攝影等作品。展覽即日起至8月7日在國美館盛大展出中,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前來觀展。後續展覽詳細資訊敬請關注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藝術銀行111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即日起至8月28日開放線上報名

「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自102年啟動以來持續舉辦公開徵件,作為臺灣唯一以購置作品方式扶持潛力藝術家的公設機制,藝術銀行將優秀的藝術創作列進國家收藏,並透過專業服務與租賃,豐富臺灣的美學環境。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美術基金會(臺美會)除聚焦當代藝術的創新與多元表現,亦將作品適租性納入考量,以促進作品流通;不只為藝術家創造曝光契機,亦讓藝術走出美術館、深入日常生活。「藝術銀行111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即日起至8月28日開放線上報名。凡創作者具中華民國國籍皆可參與。作品媒材技法與創作題材不拘,凡107年(含)之後公開發表完成之單件或系列視覺藝術創作,且作品尺寸符合簡章規範,即具報名資格。臺灣藝術生態代有人才出,樣態豐富、具潛力的創作者持續發表,並逐步在藝術產業扎根;他們在萌發階段,可能初受藝評青睞,尚未與商業畫廊建立固定合作關係,也未有國家級殿堂展出機會,皆能透過公開徵件開啟成為國家收藏的契機,朝向更成熟穩健的藝術發展之路。有鑒於當代藝術媒材種類與複合性的應用越趨多元,許多創作無法以單一媒介進行分類,為使徵件和評審作業更加流暢,本年度徵件以外觀形制分為平面作品、立體作品、空間裝置與動態影像等4類,並於評審時進一步進行必要的分組;同時更加重視投件資訊在生涯發展的階段成果及創作媒材組成,以利未來的推動策略與作品保管維護。臺美會林平執行長表示:「藝術銀行的徵件計畫須回應當代藝術生態的轉變進行改革,才能扮演宗旨所託付扶植潛力藝術家穩定成長的角色。同時透過以公共領域為主的租賃和合作計畫,培養新一代或具潛力的收藏家與優質消費者,以更加促動國家政策強調的人才培力與產業循環。」「藝術銀行111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簡章、詳細辦法及注意事項請至藝術銀行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簡章下載:https://artbank.tfaf.org.tw/download.aspx報名網址:https://artbank.tfaf.org.tw/register/register.aspx 

國美館「111年全國美術展」盛大開展 為臺灣藝術多元生態注入生命力

「111年全國美術展」自今年1月起,歷經7個月的作品徵件、初複審評選及嚴謹、縝密的作業,參展作品包括水墨、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雕塑、攝影、新媒體藝術、綜合媒材等11類媒材,各類媒材前三名作品33件,入圍作品92件,共125件精彩得獎作品,並邀請歷屆免審查獎作品6件共同展出。國美館表示,「全國美術展」提供藝術創作者一個相互觀摩、切磋的平台,讓不同形態的創作理念得以相互激盪、對話。今(27)日記者會,文化部長李永得、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評審委員代表林章湖、黃進龍;金牌獎得獎者張俊雄(水墨類)、於同生(書法類)、劉冠意(篆刻類)、曾冠雄(油畫類)、林品潔(水彩類)、陳欣孟(雕塑類)、吳柏瑤(新媒體類)、張浩強(綜合媒材類)等人出席。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表示,今年全國美術展共徵得近1000件作品,除了要特別感謝評審委員辛苦的評選出得獎作品,也代表著雖然歷經疫情,藝術家仍持續創作更為精彩的作品。此次全國美術展匯集了許多的年輕藝術家,亦可看見資深藝術家作品更為精進的一面。期盼透過策展,將這些精彩的作品呈現於大家眼前;同時,讓全國美術展成為所有的藝術家互相切磋、追求進步的交流平台,為臺灣美術創造更大的力量。為了更支持藝術創作者,李永得也承諾,將會研擬提高全國美術展獎金。國美館長廖仁義感謝文化部及李部長對全國美術展的支持。他表示,100年前臺灣第一代現代藝術家都是從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誕生出來的,今天我們同樣期望當代藝術家是從全國美展誕生出來的,全國美展不只是新秀展,是全國性的獎項,本屆參與者年齡從14至82歲,顯見「全國美術展」廣獲國內美術創作者信賴,12年來持續培育美術創作人才,鼓舞更多創作者投入。全國美術展是我們藝術家可以出人頭地的舞台。廖館長說,本屆「111年全國美術展」參賽類別與媒材多元,從古典到當代,呈現時代性,即使是像水墨這樣古典的媒材仍呈現出當代美學的特色,全國美術展確實是臺灣當代藝術展現的最佳舞台。審查委員林章湖及黃進龍皆肯定本屆全國美展參賽作品的表現。審查委員林章湖表示,參加這麼多次的全國美術展審查,本屆特別感受到臺灣多元開放的創作環境,讓全國美術展一屆比一屆成熟、精彩。審查委員黃進龍表示,本屆全國美術展的青年參展者多數反映自身的心理狀態,以及對社會環境的反思,讓大眾可藉由展覽一探年輕世代的想法。書法類金牌得獎者於同生表示,即使領域、媒材和技巧各自不同,但每位藝術家都是希望能有舞台交流切磋,感謝文化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了全國美術展這樣平台。水彩類金牌獎得獎者林品潔致詞時打趣地說,她的作品〈少年維持的煩惱〉並沒有寫錯名字,的確是「少年維『持』」,不是「少年維『特』」。林品潔說,自己是從高中、大學到現在,不斷持續參與全國美術展,終於從落選、入選到獲得金牌的肯定。另外她提到要特別感謝阿嬤對這次得獎作品的協助,這次作品是以蛋彩表現,但創作期間適逢蛋慌,都是阿嬤每天一早去市場買蛋,讓她得順利完成創作。國美館指出,綜觀本屆得獎及入選作品,在藝術家積極努力發揮創作能量下,呈現多元及豐碩的成果,無論在創作議題、媒材運用、風格技法上均各具特色,如水墨類金牌獎〈緣溪行〉,畫面出塵超俗,於現今疫情不安下安頓心靈;書法類金牌獎〈梁啟超詩句〉,細膩詮釋,表現出雅、暢、拙的境界;篆刻類金牌獎〈汲古涵新〉,線條委曲婉約,布局精密充實;膠彩類金牌獎〈夢的縫隙〉,述說著每個人希冀抵達心中所追求世界的嚮往;油畫類金牌獎〈樂園〉,畫面充滿詩意與夢境般的戲劇性;水彩類金牌獎〈少年維持的煩惱〉,以細膩的筆法詮釋當下年輕人的迷茫;版畫類金牌獎〈Dinner Table, Lane 86, Penghu〉體現對家庭的緊密依存的渴望;雕塑類金牌獎〈掉幀〉,以機動燈光裝置探索科技發達的視覺時代;攝影類金牌獎〈建築研究〉,以建築及光影的「靜」與「動」之間釋出禪意;新媒體藝術類金牌獎〈被使用條款〉,以Instagram《使用條款》反思平台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綜合媒材類金牌獎〈曠野40 香港 臺灣〉,記錄著作者在香港和臺北間的遊蕩軌跡。國美館表示,歷經12屆的「全國美術展」已成為臺灣美術界的指標性美術賽事,國美館將持續肩負著國人藝術成就彙整及呈現的使命,亦期許更多藝術創作者再接再厲,共同為臺灣藝術多元生態注入生命力而努力。「111年全國美術展」展覽自即日起至10月2日展出,並於7月30日在國美館舉辦頒獎典禮,透過公開儀式恭賀並鼓勵所有得獎者,以彰顯得獎榮耀。歡迎大眾踴躍前往國美館觀賞,相關訊息請至國立臺灣美術館官網查詢(http://www.ntmofa.gov.tw)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111年全國美術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07、203-205展覽室、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時間:即日起至10月2日,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2022臺灣文博會「群島共振 RESONANCE ISLAND」 來場體驗至上的文化壯遊 8月5日即刻出發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2022臺灣文博會」即將在8月5日移師高雄,今年度主題「群島共振 RESONANCE ISLAND 」是一場呼喊體驗至上的島嶼宣言,邀請大家在這座熱烈島嶼上體驗交流生活,共振出臺灣的壯闊文化。2022臺灣文博會將於兩大場館舉行,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文化策展區」於8月5日率先開跑,高雄展覽館的「品牌商展區」(文創品牌及IP授權)則於8月10日盛大開展;同時,也將推出全新線上洽商媒合平台,協助國內參展業者共同拓展國際市場,提升整體文創產值。今(27)日展前記者會,文化部長李永得、高雄市長陳其邁、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總策展顧問龔書章、總策展人林昆穎,以及各館分策展人張耿華、周育如、徐景亭、黃銘彰、邱筠、蔡沛原、郭中元、洪敏宏,與連江縣政府秘書長張龍德、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長葉國樑、看見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等齊聚,分享他們心目中的島嶼能量,並搶先預告2022臺灣文博會精彩亮點。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此次臺灣文博會是辦理10年後首次的「移動」,雖然工作、預算增加,但是「非常值得」。李永得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投入及活動串連;策展團隊與在地策展人充分融合,在文化策展區以三個主題呈現臺灣的多元文化;近500個文創品牌及業者、近4成的中南部廠商加入,展現臺灣豐沛的文創設計能量;嘉義及連江的地方館參與,更加連結群島共振主題;而看見台灣基金會則以從庶民到頂尖的飲食,作為文化最好的體現。這些精采的內容都讓此次臺灣文博會展現「既多元又在地」的樣貌,相信2022臺灣文博會將能創造更好的成績,更期盼藉由臺灣文博會的「移動」,帶動地方的發展,讓臺灣文創的種子持續在臺灣土地發芽。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2022臺灣文博會高雄作為主辦城市,將發起「台灣設計設計台灣」活動,去溯及1931年展現高雄城市現代化視野及產業發展的「高雄港勢展覽會」,該展會曾宣告「以臺灣的高雄,邁向世界的高雄」,這次文博會來到高雄,也將有機會以高雄的角度來放眼世界,更展現臺灣民主自由及多元聲音綻放的價值,今年文博會以「群島共振」為主題,也正是呼應這樣的潮流,讓臺灣在地多元豐富的文化觀點都能有展現的舞台。而高雄將透過「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系列活動,展現厚實的文創軟實力,誠摯歡迎大家8月5日看高雄如何以臺灣的高雄,邁向世界的高雄!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表示,文博會已經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文化盛事,從早期的展覽,變成主體的文化論述、商展合一,到今年用不同的視角移展至高雄,讓我們看到島嶼的力量。透過全新的體驗,民眾可搭乘輕軌體驗高雄美麗的海灣,串聯兩大展區,歡迎民眾換個視角看見城市的美麗,發現臺灣未來可能的希望。文化策展區設置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其中主題館規劃了「環島運動場」、「島嶼大飯店」及「寶島冰菓室」三大主題;另外還有城市串連的「嘉義館」(嘉義市)、「馬祖館」(連江縣)兩大地方館,以及「工藝館」(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響應館」。由總策展人林昆穎所策劃的主題館分區「環島運動場」,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當島嶼彼此碰撞時,「你的創造將成為我的體驗」,更將共振出臺灣的壯闊文化。在環形的運動場中觀展,大家將可在外環藉由互動,重新認識日常物件,並透過即時剪輯投影技術,在內環看見體驗如何成為新的創造。2樓的「島嶼大飯店」,邀請大家在大廳欣賞各地藝術家駐地創作的直播連線,並提供需事先預約的15分鐘「客房服務」,全臺各地的表演藝術者將進行即時共演。「寶島冰菓室」則帶大家認識寶島冰食材、探究冰品製程、聆聽冰音、欣賞冰器,並透過即時連線深入臺灣冰店現場,更可以在戶外區實地享用各式冰棒、冰飲、冰淇淋,以五感探索臺灣的食冰文化。若是逛完主題館仍意猶未盡,別忘了參與週末限定的座談專場「熱烈島嶼-環看臺灣的六種可能」,跟著講者從島嶼上的節日與慶典、探險與食材、創作者生活等6條探索軸線,共同在熱烈島嶼上來場文化壯遊。文化策展區另一個亮點是兩大地方館「嘉義館」及「馬祖館」。「嘉義館」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徐景亭、平凡製作創意總監黃銘彰共同策劃,邀請大家漫步這座由北回歸線穿過的日光之城、日治時期堪稱「東洋第一」的林業之都。當走在昔稱「大通」(今中山路)的城市軸線上時,除了探索嘉義樹木園、中央噴水圓環、嘉義車站等城市地景,也能在市民集會的中央噴水圓環上一起「在嘉自學」,體驗嘉義飽滿的藝文能量、共同述說這座既古又新的摩登小城。在離開日光之城後,由馬祖青年邱筠、蔡沛原共同策劃的「馬祖館」,則要帶領大家走訪神秘的迷霧之鄉,一起走過從黑暗、朦朧直至明亮的甬道,看見馬祖作為戰地的過去、白霧迷離的此時此地,以及明亮的未來;酒是馬祖特產之一,這次策展人也將訴說馬祖不同酒文化的多元意涵,邀請觀眾以身體感官感受馬祖島嶼不同的時代氛圍,在抵達目的地時將特調出馬祖佳釀,飲下共釀的馬祖文化。由工藝中心及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策劃的工藝館,則以「旅物SHOP」為題,開張一間從工藝視野出發的概念店「旅物SHOP」,探索工藝品因應人類需求而產生後,如何逐步延伸到材質選擇、技藝發展、設計演變,最終成為大眾理想生活的夥伴。「旅物SHOP」將工藝從名詞變成動詞,將職人編織時身體彎曲的動作,化為一場工藝的瑜珈,歡迎大家在這非典型的概念店中一同律動身體,感受工藝的動感。響應館則以「浮空之島」為名,串聯當地兩大場館—MR沉浸式劇院「夢境現實」及「i-Ride KAOHSIUNG飛行劇院」共同響應今年文博會,邀請大家乘著虛擬科技的翅膀,抵達夢境中的奇幻場景,藉由虛擬的移動,來場真實的感官之旅。文化部表示,回顧臺灣文博會的發展脈絡,2017年以深度議題進行策展,2018年納入文化概念策展,2022年則試圖橫向連結文創產業的動能,讓大家感受文創產業的一體鏈結,也看見多元融合的共創社會。2022臺灣文博會以都會輕軌連結城區與展區,並以「文化循環」為觀點,將以往分區展出的文創品牌及IP授權集合在國際級的高雄展覽館,讓創作者及品牌同場共振出臺灣島嶼的全新動能。民眾可以乘著輕軌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文化策展區」前往高雄展覽館「品牌商展區」後,完整直擊近500家文創品牌及IP圖像創作者。由策展人尹立操刀的品牌商展區,特別以「島中選物」為題,邀請大家帶著行李箱登陸群島,入境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未來。而首次移展至高雄辦理的臺灣文博會,也受到中南部文創業者熱烈響應,今年來自中南部的業者較去年倍增,占比超過4成,為歷年之最。高雄市政府表示,這次高雄響應臺灣文博會所發起的「台灣設計設計台灣」活動,將推出30條文博遶境限定版高雄文化路徑,並結合愛國婦人會館、北號誌樓、雄鎮北門、哈瑪星貿易商大樓、紅磚街屋、高雄港港史館等共計六處充滿歷史回憶的空間,一起以文創設計重啟;另外也推出「台灣IP.高雄原創」計畫,由高雄在地IP代表「工人漁婦」帶領六位來自高雄原創「台灣IP」貼圖明星創作者推出一系列「聊療」特別企劃,活動相當精彩,請大家務必到訪高雄!今年再度參與文博會的「看見台灣基金會」,以關注臺灣飲食文化特色及倡導永續風土的理念,規劃「精緻文化美食論壇」之外,更在商展區高雄展覽館內推出快閃式的美食體驗活動,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前往響應。【2022臺灣文博會開放時間】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文化策展區):8月5(五)日至8月14日(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高雄展覽館(品牌商展區):8月10日(三)至8月14日(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8月10日及11日僅開放專業人士換證入場;8月14日提前至下午5時結束展覽) 

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

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 五年一度的德國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自6月18日展至9月25日,臺灣藝術家張恩滿獲邀參與本(15)屆展會,在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下,即日起於卡塞爾市區富爾達(Fulda)河面展示作品《蝸牛的漂浮系統》。這是她以「非洲大蝸牛」為主題所創作的系列作品之一,從臺灣原住民族面對入侵物種的態度,進一步回應本屆文件展後殖民主義的議題。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蝸牛的漂浮系統》自預展期間即受多方關注,張恩滿以自身排灣族人的身分,用「非洲大蝸牛」為主題演繹了訪談、飲食文化、花窗彩繪、影片、十字繡、植物標本等創作形式;從排灣族母親的蝸牛料理出發,爬梳臺灣原住民族與臺灣這塊土地,以及與世界的關係。其作品獲德國重要藝文期刊《Monopol》選為本屆文件展10大必訪展件,並獲德國第一電視台(Das Erste)於「ttt(titel, thesen, temperamente)」節目中,以五分鐘篇幅專題報導。 《蝸牛的漂浮系統》巧妙地運用文件展所在地卡塞爾市的地理環境與生態背景,打造了形似蝸牛的螺層殼體的候船室及一艘船屋,候船室屋頂以臺灣構樹樹葉為主題彩繪玻璃蓋覆,以構樹能洗滌蝸牛黏液的特性象徵地淨化參觀者,船屋則是以木作骨架及彩繪玻璃裝飾,於展會期間定期航行在富爾達河上,其他時間則是停泊在河畔,創造了一座融入地景的展件。 張恩滿亦邀請到兩名策展人鄒婷與王韓芳,以蝸牛系列作品編彙了一項「入侵計畫」(Project Invasion),建立一個以關鍵字和場景為主導的地圖網站暨線上展覽平台,於卡塞爾市公共空間與其他展場設立QR碼,讓來自不同入口的觀眾探索、進入地圖網站,以呼應此系列作品關注的文化轉化與解殖企圖。 1955年開辦的卡塞爾文件展,與威尼斯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列為世界三大展覽,為全球當代藝術指標盛會。今(2022)年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張恩滿受邀展出,是臺灣自林壽宇參加第3屆(1964)、曾御欽參加第12屆(2007)後,再有臺灣藝術家參展;本屆更以臺灣時間(Taiwan Standard Time)為編組依據,於國際凸顯臺灣軟實力。本次文件展除張恩滿受邀參展以外,另有羅仕東、李依佩(細着藝術)、斯卡托德合作社等三組臺灣藝術家受到國藝會支持,分別與泰國及印尼藝術家合作前往卡塞爾參展。

第42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第42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受理推薦 行政院為表彰對維護與發揚我國文化有特殊貢獻的人士,每年皆辦理行政院文化獎受獎人遴選及評議工作,並由文化部負責辦理獎項行政作業。第42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開始受理推薦,歡迎國內相關學術機關(構)、文化藝術法人及團體踴躍推薦傑出的藝術文化界人士。 文化部表示,行政院文化獎是由政府主辦並頒發之最高榮譽文化獎項,藉以表揚國內外傑出藝術文化人士的終身成就。辦理至今已歷41屆,共有90位國內外文化人士,獲得行政院文化獎殊榮。行政院文化獎的獲獎者,對於我國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不僅具有重大貢獻,且影響深遠。 以第41屆獲獎者王清霜、李敏勇及呂紹嘉為例,王清霜於1954年與顏水龍共同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現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積極推動發展臺灣工藝特色文化,專注於精進漆藝技術,以繁複的高蒔繪技法著稱,亦為臺灣最早到日本受完整漆工藝教養及訓練的工藝家,無論是從事產品生產或工藝創作,技藝精湛,榮銜殊異。「擇一事,執一生」已成為王清霜的工藝精神印記,百歲王清霜的工藝生命史,代表的也是臺灣工藝發展的百年近代史。 李敏勇是戰後影響臺灣文學甚鉅的笠詩社世代代表人物,跨足小說、散文、評論、翻譯。李敏勇的文學具有強烈社會情懷,其亦投入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1991年李敏勇號召1947年出生的藝文界、學界、政治及社運界等同齡人士組成「四七社」,投入籌備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著作《覺醒與再生》、《重建與改造》兩書即為1990年代推動紀錄。李敏勇各項社會實踐,皆有明確的見地並富有詩意內涵,更顯其行動背後的人文理想,是臺灣最活躍的文化型社會運動者之一。 呂紹嘉於1994年獲邀指揮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在臺灣的兩套曲目演出,卓越的表現獲國際媒體一致讚賞,邁向其國際指揮之路。2010年返臺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帶領樂團到東京、巴黎、米蘭、柏林、上海等城市巡迴演出,並於2021年至2022年樂季起,被授予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頭銜。呂紹嘉本著「精緻、深刻、悸動」的信念,琢磨出樂團多變細膩的音色與深刻撼人的表現力,並以主題化且多元性的精神規劃樂季節目,整合跨越風格與時代的曲目,並引入二十世紀以降之西方經典音樂作品,提升臺灣對古典音樂的鑑賞水平與視野。 文化部表示,行政院文化獎受獎人提名範圍包含文學、電影/影像、美術、工藝、博物館、文化資產、音樂、戲劇/戲曲、舞蹈、歷史、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文化等各項藝文領域,且不限國籍,凡對我國各項藝文領域有傑出成就及貢獻的國內、外藝文人士,均可接受提名。 行政院文化獎評審作業過程嚴謹審慎,除經提名人以書面提名外,尚須經提名委員以外三名委員審查同意後,於全體委員會議進行討論及投票,經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通過後,報請行政院長核定,並以公開頒獎儀式,頒贈文化獎章及獎金,表達行政院對於文化獎得獎人,在文化領域成就與貢獻的重視。 第42屆行政院文化獎自即日起至111年9月16日(星期五)止接受提名推薦(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經提名人以書面具名推薦,並備齊相關表件,郵寄至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7樓文化部綜合規劃司收(請註明:行政院文化獎提名書),洽詢電話為(02)8512-6777。

臺灣巡迴TATO _Taiwan on Tour插畫巡迴展啟動 載著8位臺灣插畫家夢想遠征義大利藝術節

臺灣巡迴TATO _Taiwan on Tour插畫巡迴展啟動 載著8位臺灣插畫家夢想遠征義大利藝術節 文化部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與米蘭NOI Altri文化協會(Associazione Culturale NOI ALTRI)共同策劃辦理「臺灣插畫家作品行動巡迴展覽計畫」(TATO),自6月25日起至11月20日將赴維琴察插畫展(Illustri festival Vicenza)、杜林視覺設計展(Graphic days Torino)、波隆那水果插畫節(Fruit exhibition Bologna)及米蘭書展(Book city)等4處展出,8位臺灣插畫家共25件作品將在義大利巡迴發光。 參與本次展出作品的8位臺灣插畫家,包括2021年以《HOME》獲得波隆那童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的林廉恩;2022、2021年連兩年入選波隆那插畫展的黃一文和張筱琦;兩度入圍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的陳沛珛;曾獲英國V&A Illustration Award與美國3X3 Illustration Show的陳姝里;2021年入圍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且出版多本童書繪本的薛慧瑩;2017年入圍英國插畫協會(AOI)「世界插畫獎」的奇亞子,以及2020年入選美國3x3當代插畫獎的謝沛芬等,其中多位參展者作品在義大利為首度展出。 本次巡迴展自NOI書店出發,以「日常生活」為主題,透過繪圖創作視角廣泛延伸到臺灣多元文化與生活樣貌,8位臺灣新銳插畫家筆觸中展現溫暖包容的文化形象,從波隆那兒童書展延伸概念,結合義大利著名展覽品牌聯合行銷,再以行動展車至義大利各地旅行近2,000公里,傳遞正向美好的臺灣文化意象。 米蘭NOI Altri文化協會會長Andrea Angeli表示,主視覺「TATO」為Taiwan on Tour的簡寫,這個字在義大利文是可愛小男孩,象徵勿忘初心、勇於冒險的意思。本次邀請臺灣插畫家陳姝里擔任車廂視覺意象設計師,重新改造1979年義大利飛雅特FIAT238經典款復古麵包車,裝載臺灣插畫作品、原創文具及文創小物,藉此吸引義大利民眾對臺灣插畫、出版品的關注,推廣臺灣優質視覺藝術文化。 赴米蘭主持開幕式的駐義大利代表處大使李新穎表示,義大利為文化大國,設計創作實力一向引領潮流,在全國各地舉辦各式圖像插畫與設計藝術展覽。本次巡迴展車車體以藍白紅三色彩繪,正好與臺灣國旗色彩相同,也正象徵臺義交流巧妙融合的示範,藉此宣揚我國豐富文化內容及優秀的圖像設計品牌形象,展現半導體及科技以外的堅韌軟實力。 『臺灣巡迴』(TATO_Taiwan on Tour)臺灣插畫家作品行動巡迴展覽計畫: ◆巡迴展首站「維琴察插畫展」(Illustri festival Vicenza) 活動時間:2022年6月25日至26日 活動地點:義大利維琴察BUM MARKET ◆杜林視覺設計展(Graphic days Torino) 活動時間:2022年9月17日至18日 ◆波隆那水果插畫節(Fruit exhibition Bologna) 活動時間:2022年9月30日至10月2日 ◆米蘭書展(Book city) 活動時間:2022年11月16日至20日

【島嶼樂器展】在臺東故事館一期一會 沖繩、臺灣兩地文化交流已成在地印記

【島嶼樂器展】在臺東故事館一期一會 沖繩、臺灣兩地文化交流已成在地印記 【2022島嶼音樂季-島嶼樂器展】已於臺東故事館溫馨開展,開展記者會於6月24日10時舉辦,現場嘉賓包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江愚館長、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國立臺灣史前文化館館長王長華、臺東縣文化處表演藝術科科長廖蕭龍笙、臺東大學美產系榮譽教授林永發以及醫師公會理事長何活發一同共襄盛舉。展期至7月25日,展示沖繩與臺灣花東兩地具有時代與文化語彙的樂器,從中感受心靈的沉澱與觸動,是暑假不可錯過的精采展覽。 在沖繩已有600多年歷史的特有傳統樂器三線,柔軟的音色跟歌聲與自然聲響十分協調,是沖繩音樂不可或缺的弦樂器;而臺灣東岸的原住民傳統音樂大多就地取材,以蘆竹、木材等原生植物製作的樂器深具南島特色,臺灣原住民傳統樂舞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使用的樂器也多源於捕獵、示警發訊,之後轉為祭祀或娛樂用途。 「島嶼樂器展」展出沖繩與臺灣花東兩地超過20多件傳統和當代樂器,以及製作三線的零件、工具及原物料展示等,並將展出Amis旮亙樂團、花蓮里漏部落和臺東射馬干部落的口簧琴、排笛、竹鐘、杖鈴、弓琴及臀鈴等傳統樂器,依此認識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生活軌跡。讓民眾了解臺灣花東原住民傳統及當代樂器與日本沖繩三線之異同,以知性的方式認識兩地音樂發展的文化脈絡與生活特色。 主辦方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江愚表示:「島嶼音樂季在花東地區舉辦已經是第九年,活動越來越精彩,透過曾老師的介紹,也讓大眾對於沖繩的樂器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館長王長華也表示:「生為臺東的一份子,我也已經把島嶼音樂季這件事銘記為臺東的重要活動。」因疫情無法前來的沖繩方也透過沖繩縣產業振興公社所長上江洲辰德拍攝祝賀開展的影片,上江洲所長說「島嶼樂器展透過沖繩和臺灣的工藝品展示,讓大家了解兩個地區的工藝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台」而此次借展單位的沖繩縣三線製作事業協同組合,也透過影片,向與會貴賓及記者朋友介紹此次展覽的樂器工藝品。 策展人曾健裕老師於記者會尾聲,向大家介紹三線的文化、工藝與歷史演變,內容深入淺出,讓大家不僅欣賞樂器,更提供了沖繩及臺灣兩地的交流機會,替記者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為讓民眾實際感受樂器的美妙之處,展覽期間民眾可免費體驗阿美族竹鐘及三線彈奏,皆採現場報名,每場次以5組為限。7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則有阿美族小排笛介紹與免費DIY體驗,名額有限,歡迎線上報名參加。

Copyright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版權所有